高频电子线路授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电子线路授课教案

西安邮电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高频电子线路 授课教师: 赫建国 授课教师所在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授课班级: 授课学期: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性质: ●必修 ○限选 ○选修 ○素拓 ○跨学科 授课专业班级: 通工1415 学生人数: 所处年级: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总学时: 48 理论课时: 48 实验课时: 学分: 3 课程教材: 高频电子线路 上课时间: 周三3-4 周五3-4 上课地点: A444 A344 答疑时间: 周一5-6 答疑地点: 2#实验楼503室 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 本课程在授课对象所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 本课程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等理论方面的知识。后续课程为《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 本课程在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素质培养各方面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认识高频电路的特点,以及高频设备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掌握无线电传输的基本技术,使学生从电子线路角度理解通信含义;并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新器件不断更新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二、 课程大纲 教学日历 学生作业及平时考核情况记录表 第1次课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绪论) 本次课教学目标: 掌握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和原理,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原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本次课教学重点: 学习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本次课教学难点: 理解频率变换的目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4、本次课教学方法: 本次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由无线通信中必须涉及的设备——天线,对所处理信号频率的要求,诱导到需要进行频率变换。 5、本次课教学过程设计 由电子线路系列课程的名称,《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和《高频电子线路》,讲述每门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诱导到本门课程主要涉及正弦信号的频率处理。 再由无线通信中必须涉及的设备——天线,对所处理信号频率的要求,诱导到需要进行频率变换。 学习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电装内容——收音机组装,学习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2次课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串联谐振电路) 本次课教学目标: 掌握LC串联谐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性; 掌握LC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过程; 掌握LC串联谐振电路的技术指标,fo、B0.7、Imo,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2、本次课教学重点: LC串联谐振电路的技术指标,fo、B0.7、Imo,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本次课教学难点: LC串联谐振电路实现频率选择的工作原理。 4、本次课教学方法: 本次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5、本次课教学过程设计 由收音机进行电台选择的需求,导引出频率选择电路; 从电感和电容的阻抗是频率的函数,导出LC串联谐振电路; 对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出回路电流,计算出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 分析负载电阻两端电压的表达式,得到它的选频能力; 获得LC串联谐振电路的技术指标,fo、B0.7、Imo,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必做第5题,选做第6题。 第3次课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并联谐振电路) 本次课教学目标: 掌握LC并联谐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性; 掌握LC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过程; 掌握LC并联谐振电路的技术指标,fo、B0.7、Imo,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2、本次课教学重点: LC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技术指标,fo、B0.7、Imo,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本次课教学难点: LC并联谐振电路实现频率选择的工作原理。 4、本次课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中采用的L和r串联,再与C并联的电路模型的分析过程中出现近似过程,使用对偶原理直接从LC串联谐振电路出发获得LC并联谐振电路的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 5、本次课教学过程设计 由LC串联谐振电路只适应小RS和RL,使用对偶原理获得LC并联谐振电路;进行电路分析,获得LC并联谐振电路的技术指标,fo、B0.7、Imo,的计算方法;证明LC并联谐振电路适应大RS和RL。最后建立L和r串联,再与C并联的电路模型与L、C、G并联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