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3CNE实验指导
目 录
第一章:OSI Reference Model 3
第二章:几种操作方法 9
Lab 1 Telnet管理交换机实验 12
Lab 2 Telnet管理路由器实验 15
第三章:Vlan 22
Lab 3 Vlan的划分 22
Lab 4 交换机端口聚合 26
第四章:HDLC Protocol 33
第五章:PPP Protocol 35
PPP验证概述 36
PAP验证概述 36
Lab 5 PAP验证 37
Chap验证概述 42
Lab 6 CHAP验证 43
PPP Multilink 49
Lab 7 MP的具体配置 49
第六章:Frame-Relay 59
Lab 8 Frame-relay 60
第七章:静态路由 68
Lab 9静态路由实验 68
第八章:RIP概述 71
Lab 10 基本的RIP配置 72
Lab 11 RIP被动接口的配置 84
第九章: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99
Lab 12 OSPF的基本配置 101
Lab 13 OSPF虚连接 110
第十章:ACL 117
第十一章:NAT概述 119
NAT的基本概念 119
NAT的四种地址组合 119
NAT支持和不支持的数据流类型 119
动态NAT 120
Lab 14 内部服务器NAT和访问控制列表 122
第十二章:ISDN 127
ISDN概述 127
ISDN 与 E1,T1 127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规范 128
BRI和PRI 129
BRI呼叫处理 129
Call back工作过程 132
Backup interface 133
浮动静态路由 133
OSPF demand-circuit 134
Lab 15 拨号实验之轮询DCC 134
Lab 16 拨号实验之回呼(CallBack) 137
第十三章:综合实验 141
Lab 17 综合实验(路由协议之间引入) 141
Lab 18 综合实验(OSPF RIP ) 147
Lab 19 HCNE实验 151
第一章:OSI Reference Model
OSI RM Summarize
OSI RM 是网络世界的基本逻辑模型
OSI RM 是网络厂商对产品的定位和设计的参考模型
OSI RM 是工程师对网络设计和排错的逻辑参考模型
OSI并不是物理上存在的,而是一个逻辑上存在的系统概念。这个概念指导着网络传输和网络产品的设计概念。所以我们学习网络技术首先应当从OSI七层参考模型开始,这样再学习今后的知识大家就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思路。
我们统称七层模型的上三层为应用层,下四层为数据流层。
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包含了两个部分的内容:
网络服务
路由协议:RIP BGP
网络服务包括了基于TCP协议的HTTP FTP SMTP TELNET,和基于UDP协议的TFTP SNMP等。这些服务通过各种平台软件启动后可以为网络中的客户端提供各类网络服务。
路由协议RIP是基于UDP协议的路由技术,端口号520。
路由协议BGP是基于TCP协议的路由技术,端口号179。
Protocol Data Unit PDU
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就是一个封装数据的过程. 在接收数据的时候,就是一个解封装数据的过成.
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主要的工作是在两个系统间进行格式的翻译工作,举例来说:ASCII .JPEG.MIDI . Quick Time。
在表示层里有两个非常主要的技术:一个是压缩,一个是加密。
Session Layer
会话层主要的工作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网络流量会话。
网络流量会话就是一组五元素都相等的数据包的集合。五元素分别是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协议号。
以会话为单位对网络流量进行管理是会话层的主要工作,其中具体体现在防火墙。举例来说:防火墙针对会话的状态进行检测管理。
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
通过端口号区分上层应用
建立端到端连接
定义流量控制
提供面向连接(TCP)和面向非连接(UDP)
分段上层数据
传输层有两种协议:1、面向连接协议。2、面向非连接协议。面向连接协议的典型代表为TCP协议,面向非连接协议的典型代表为UDP协议。面向连接协议要求必须在数据传输之前先做好连接工作,比如TCP的三次握手工作。源端口被我们称为随机端口号,一般范围在1025-65535之间。目标端口被我们称为周知端口号,一般范围在1-1024之间。例如:23、69….
端口号是我们通往上层应用的通道口。可以被我们用来定义不同的服务。网络里可以被路由的地址是IP地址而不是TCP的端口号,所以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