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知能检测(人民版选修1).docVIP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知能检测(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知能检测(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鬻技巧”“绣画”等不仅不能说明宋朝统治者注重兵员的素质,反而说明宋朝兵员不务正业,军纪败坏。 【答案】 A 2.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注重系统性 【解析】 宋初的改革没有注重系统性,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形成了深刻的教训。 【答案】 D 3.北宋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方法的直接结果是(  ) A.防止了文官武将专权 B.形成了“积弱”的局面 C.形成了冗官局面 D.导致财政入不敷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北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分割相权,使各官员相互牵制而增加官员人数以分化事权,其弊端是导致官员队伍庞大,出现冗官的局面。 【答案】 C 4.阅读宋太宗至宋英宗时期的财政情况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时间 岁入(缗) 岁出(缗) 盈亏(缗) 太宗至道 末年(997年) 22 245 800 余大半 真宗天禧 末年(1021年) 150 850 100 126 775 200 余24 074 900 仁宗皇祐 元年(1049年) 126 251 964 无余 英宗治平 二年(1065年) 116 138 405 120 343 174 非常费: 11 521 278 亏15 726 047 A.北宋的财政逐渐由盈余向亏空过渡 B.冗官、冗兵、冗费是导致财政亏空的主要原因 C.11世纪中期北宋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D.11世纪中期的财政亏空使北宋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 【解析】 从表格中“亏空”一栏的数字变化可判定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严重的财政危机是“三冗”造成的,因此,B、C两项正确。北宋初年,统治者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实行更戍法等,造成北宋军队战斗力下降。 【答案】 D 5.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其主要说明的统治危机使国家财政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官僚机构膨胀和官僚地主大搞土地兼并,而这些都是“吏治腐败”的体现。 【答案】 D 6.宋太祖的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不高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互不相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消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北宋社会现象成因的理解。D项错误,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并没有消失,北宋统治者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以交纳“岁币”求“和平”。 【答案】 D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 A.整顿吏治 B.理财 C.军事改革 D.教育改革 【解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由此分析A项正确。 【答案】 A 8.《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解析】 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可以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自身?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