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技术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断句趣谈】 湖州市双林中学 姜巍 课前热身 试一试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文言文断句 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才能无往而不胜 教学目标 ?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命题分析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功底的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断句是考查文言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考查手段,也是一项最有效的考查措施。许多省份都设文言断句题。 重庆卷近五年来则坚持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文外断句;北京卷和江苏卷(附加题)则多年来坚持以主观题形式独立考查文外断句;湖南卷和广东卷在2014年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内断句。 浙江省连续五年来都是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文内断句,一般断6处,分值为3分。 思维建模 文言断句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句读(jù dòu),也称句逗。是句号和逗号的合称。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古代中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但是在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的传达意思,仍有需要注意文句的起承转合,因此需要“明句读”。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古人断句一般是以一个小圆圈(。)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句中语气承转停顿以读号(,或、)表示,则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正确的圈点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也可显现一个人基本的学识涵养。 方法点拨 1.凭语感,先断易。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 例1: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世说新语》) 解析  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 诸 葛 亮 之 次 渭 滨 关 中 震 动 魏 明 帝 深 惧 晋 宣 王 战 乃 遣 辛 毗 为 军 司 马。 答案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陶潜《陨盗》 下面是陶潜的《陨盗》全文: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拊(fǔ):拍。 (1)请断句加标点。 (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能不能再简洁一些? 答案 (1)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2)可再简洁为:蔡裔勇,声若雷。二盗入室,裔呼,二盗俱陨。 2.“云”“曰”“道”,明对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例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解析 这一段中有三个“曰”字,是人物的说话提示,此处必然要断开。 答案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3.借虚词,明停顿。 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介词、连词常放在句中。 例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