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流体与固体的差别在于是否具有(流动性),气体与液体的差别在于(压缩性)不同;同时流体只能承受(压力),而不能承受(拉力)。
流体的压缩性用(体积压缩系数βp)来表示,βp越大表示流体越(易于压缩),βp越小表示流体越(难于压缩)。流体的膨胀性用(体积膨胀系数βt)来表示,βt越大表示流体(容易)膨胀,βt越小表示流体(不易)膨胀。
粘性是指流体所具有的阻碍(流体质点间相对运动)的性质;温度时粘度()粘度()
两种粘度的关系为动力粘度μ=密度ρ×运动粘度υ,两者的单位和量纲均(不相同),比如υ=10 - 6m2/s,μ=×1000kg/m3时μ=10 - 3Pa·s。1mm汞柱折合约()()10mm水银柱折合约()()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z+p/ρg=C中z称为(位置水头)或者(比位能),p/ρgz+p/ρg称为(测压管水头)或者(比势能),这一方程的几何意义为静止流体中(测压管水头)为常数,物理意义为静止流体中(比势能)为常数。
绕铅直轴作容器中液体的等压面是()容器中液体的等压面是()。根据中运动参数是否随()变化可把液流分为根据中运动参数是否随()变化可把液流分为根据可把液流分为。是()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数学表达式。泵泵ρgQH)。
水力坡度是指单位管长(非单位距离距离)上的(总水头)的损失值,水力坡度越大水头损失(越快),反之(越慢);水头线是由各种(水头的顶点)连成的曲线,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之间的铅直距离表明()流体流动过程中(与惯性力)之比流体流动过程中(惯性力)之比流体流动过程中(惯性力)之比ρvd/μ=vd/υ=4ρQ/πdμ=4Q/πdυ),由此可知雷诺数Re随各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比如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径增大一倍则雷诺数(减小一半),管径减小一半则雷诺数(增加一倍)。雷诺数Re反映流体流动过程中(惯性力)之比λ)成反比与雷诺数Re的(二分之一次方)成反比;当层流底层的厚度大于管壁粗糙凸起时,层流底层掩盖住了粗糙凸起,粗糙度对紊流核心没有影响,这种管路称为(水力光滑管),否则称为(水力粗糙管)。
工程计算时液体充满整个管道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管路称为(压力管路),并根据(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在总水头中所占的比例将压力管路分为(长管)和(短管),(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在总水头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的管路称为(长管),否则称为(短管),长管还是短管与(管路的长短)无关。
从一点分开又再另一点汇合的管路称为(并联)管路,它的水力特点是(总流量等于各管段的流量之和)和(各管段的水头损失相等);各管段依序首尾相连的管路称为(串联)管路,它的水力特点是管路的总水头损失等于(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之和)且(各管段的流量相等或者各节点的流量之和为0)。
并联副管或者加大管路中某一管段的管径可以达到(增加输量)、(减小水头损失)、(延长输送距离)、(减少中间站)和(越站)等目的。
孔口之后加上一段长度约为孔口直径(3~4)倍长的圆管称为(管嘴),按照常理,加装管嘴后相当于多了一个阻力部件,管嘴得出流量会减小,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安装管嘴后由于在收缩断面处会差生(真空度),导致收缩断面处的流速(大于)孔口收缩断面处的流速,管嘴出口处的流量也会(大于)孔口出流的流量;管嘴越短阻力越小则流量也越大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管嘴太短形不成满管出流,管嘴就起不到在收缩断面处的真空区了;反之管嘴太长时管嘴的沿程阻力也会增加,则起不到增加流量的目的了。
速度系数是实际流速与(理想流速)之比,通常(小于1.0);流量系数是实际流量与(理想流量)之比,通常也(小于1.0);这两个系数均为(无量纲数)。
二、推导证明:
三、熟练掌握平面和曲面总压力的计算,重点复习例题2、3、4、5和习题2-8、9、10、11、12。
四、熟练掌握流场分析方法,重点复习例题3-8、9、10、11。
五、熟练掌握伯努利和动量方程应用,重点复习例题4-3、4、5、6、7和习题4-6、7、8、10、11、12、14、15。
六、熟练掌握量纲及量纲分析方法,包括π定理及瑞利法,重点复习教材中的例题5-2、3习题7-4、5、6、7。
七、熟练掌握管路串并联的计算方法,重点复习教材中的习题7-4、5、6、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