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乾嘉时期“实事求是”观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乾嘉时期“实事求是”观念 —— 以戴震与阮元为中心 郭院林※ (扬州大学 文学院 扬州 225002) 摘 要:清乾嘉时期不同群体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有多种侧重,没有统一标准。作为 政府层面推崇实学是就社会管理而言,希望通过学术达到敦朴民风的效果。学者 层面有考据派与非考据派,对实事求是的目的与方法都有不同理解。论文从面上 分析、考察该期“实事求是”观念的不同表达。同时选择乾嘉考据学代表人物戴震 、阮元,分别考察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实事求是”的追求及其原因。不管戴震还是 阮元,他们代表的“实事求是”观念强调实据的工具价值,有一定学术价值,但也 有崇古局限。 关键词:实事求是;考据学;工具理性;戴震;阮元 梁启超曾指出:“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而更辅以 分业的组 。”[1]粗略而言,这一判断符合实际,但细分来说,则以王国维所论更 为恰切:“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 [2]乾嘉学者精核考据, 并以此为手段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阮元(1764— 1849)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词的来源及清代学术特点:“《汉书》云:修学好古,实 事求是。后儒之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也,……我朝儒者束身修行, 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3]清朝学者遥接东汉 学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时空悬隔,人言言殊,在乾嘉学者中,“实事求是 ※ 本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简称PAPD)“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郭院林(1975- ),男,江西星子县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清代学术史研究。 1 ”所言与所指究竟是否一致?实事为何?如何据实事以求“是” ?“是”的标准又是 如何确立的?对乾嘉时期“实事求是”观念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该时期学术发 展的内在轨迹。 “实事求是”最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传文看 ,“修学”指“修礼乐”、“学举六艺”,“好古”指“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实事求是 ”,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刘德作为古文经学的倡导者,喜好先秦 的古文经籍(《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因为六国文字与当 [4] 时汉隶有很大差别,所以需要对旧书“求真是”,“留其正本”。 也就是说,刘德的 “实事求是”讲的是收集佚书与版本校勘时采用的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至于说 “实事”或“事实”都是古典的文字材料。因为去古不远,故而更为可信。这也成为 后世学界研究的导向。清代学者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鉴于晚明游谈无根的弊端, 从而进行矫枉,倡导从经典本身出发,寻求实证。“崇实黜虚”,学风高涨,从经典 本身出发论证大道所在,考据学兴起,“实事求是”风气日盛一日。刘师培将清代 汉学分为四个阶段:怀疑——征实——丛缀—— 虚诬,顾炎武(1613一1682)、黄宗羲(1610一1695)、王夫之(1619一1692)、颜元( 1634一1704)等人开风气于先,至乾嘉征实特色完备: 及江、戴之学兴于徽歙,所学长于比勘。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悉以心得为凭。且观其治学之次第 ,莫不先立科条,使纲举目张,同条共贯,可谓无征不信者矣。即嘉定三钱……博极群书,于一言一事, 必求其征。……征实之学,盖至是而达于极端矣。[5] 正如梁启超所说:“夫无考证学则是无清学也,故言清学必以此时期为中坚。”[1]龚 [6] 自珍认为“实事求是,千古同之”。 如果说考证是清代学术研究方法的话,那么“ 实事求是”则是其价值追求。虽然乾嘉时期“实事求是” 已经明确作为一个口号提 出,并且自觉地作为治学的理念执行,但很多场合有不同的表述,如“实学”、“是” 2 、“真”等与此都具有相关性;而且不同的人使用该词也有不同的侧重。洪亮吉在 肯定邵晋涵“于学无所不窥,而尤能推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