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金钥匙.doc
寻找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金钥匙
生活中的自制力
★情景一:“宝贝你在干吗?”两声电话铃响之后,6岁的男孩桐桐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我在……嗯……”听到桐桐支支吾吾的声音,妈妈立刻就猜到了:这熊孩子,又在看电视!“妈妈让你看的书看了吗,有没有练琴?”“还没有,我一会儿就去,姥姥正给我包饺子呢,我待会儿该吃午饭了。”“你上午都干吗了?”在单位加班的妈妈开始了解桐桐的时间利用率。“嗯……没干什么。睡到9点多,吃吃饭,出去骑一会儿车,回来开始看电视。妈妈你还有什么事吗?”桐桐这么一说,妈妈就知道他的心思还在电视上,催妈妈挂电话,他还能继续再看会儿。孩子自制力太差了,妈妈有点着急了。“你的时间就这么被浪费掉了,你怎么就没点时间观念呢?先去把电视关了,然后开始练琴,20分钟后开始看书,我待会儿打电话检查!”妈妈的最后通牒,终止了桐桐的懒散,也让一旁看管桐桐的姥姥松了一口气,这孩子终于开始干点正事了。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家,桐桐逮着机会就看会儿电视、玩会儿玩具,或者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总是不能主动地去做大人所认可的看书、练琴等正经事。起床需要催、吃饭不能专心、洗漱磨磨蹭蹭……因为缺乏自制力,桐桐没少挨批评。
★情景二:隔壁家的女孩越越也是6岁,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起床后和爸爸一起在小区里跑跑步,然后爷爷送她上幼儿园。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下班比较晚,爷爷要做全家人的晚饭,对越越也管不了太多。所以,越越幼儿园放学后的时间都是自己来安排。回家后,她先喝水、吃水果,期间看会儿电视。然后爷爷把电视关了去做饭,越越就自己拿着练琴记录本,主动开始练琴。老师要求把新学的乐曲每天在家练十遍,她就练一遍在当天的练习记录上画一个勾,十遍完成后,再看几本妈妈给借的绘本,书快看完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到家了,全家人共享晚餐。饭后帮着妈妈端碗筷、擦桌子,然后就和桐桐互相串门玩,晚上八点半左右,越越知道到洗漱时间了,就会主动和桐桐再见,准备洗漱;而桐桐玩性正高,总是很不情愿和越越分开,有时甚至还哭闹发脾气。
同样是6岁的孩子,桐桐和越越相比怎么差别这么大呢?一个是家长心中缺乏自制力的熊孩子,一个是众人眼中拥有好习惯的好孩子,是习惯培养造就了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吗?其实,答案并非这么简单,习惯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在于两个孩子的自制力发展不同。
自制力面面观
自制力是什么?心理学指出,自制力是人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它一方面表现为能够激励自己去做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能够抑制那些不正确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消极情绪等。越越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形成了良性的自制力发展;桐桐不能主动学习,缺乏对不正确行为的抑制能力,造成了自制力欠缺。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自制力体现在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认知进行调节,使其符合社会化的标准,是幼儿达到社会化适应和自我发展与成熟的标志。从自制力发展的年龄上来看,自制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3~4岁和6~7岁,从性别上而言,女孩的自制力发展要高于男孩。自制力是一种“综合表现”,受幼儿的中枢神经发育程度、认知发展水平、任务难度、目标取向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
从桐桐和越越的自制力差异来看,虽然两个孩子都是6岁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差别不大,但是性别的不同形成越越在自制力发展上比桐桐具有先天的优势。并且看待孩子自制力差异时,要首先分析两个孩子面临的任务难度。比如在20分钟内,桐桐在老师的带领下画一幅简笔画,越越独立完成一个泥塑作品,即使越越做不好泥塑,也不能说明越越的自制力差,因为两人的任务难度不同,显然越越的任务更难。如果两人面对难度相同的任务,自制力的表现则因任务的目标取向,以及完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而不同。
在一个活动中,目标取向就像发动机一样,影响自制力的强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和德韦克认为:目标取向是个体通过任务活动希望达成的特定愿望或目的。国内的研究者认为它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任务取向目标,例如孩子学弹琴,如果学习的目的只是能够完整地弹奏一首曲子,孩子学习后做到了,这个任务就完成了;二是以获得更好的自我为目的的自我取向目标,即孩子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是“我要做”;三是以达成他人愿望为目的的他人取向目标,这就是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琴变得乐感好、有气质,是家长要求孩子去做。
活动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自制力的持续发展状态。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比如,孩子不会下围棋,老师通过在棋盘上的演示,让孩子在一节课上学会了数气、吃子,这一节课下来,孩子会觉得很开心,自己很棒,会下围棋了,他在围棋学习方面就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他的进一步学习。自我效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