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妒忌情绪的发展及对任务坚持性的影响.docVIP

小学儿童妒忌情绪的发展及对任务坚持性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儿童妒忌情绪的发展及对任务坚持性的影响.doc

小学儿童妒忌情绪的发展及对任务坚持性的影响   摘 要 为了探讨不同情境下小学儿童妒忌情绪的发展及其对任务坚持性的影响,研究1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妒忌情绪情境故事,对343名3、4、5年级小学儿童的妒忌情绪发展特点进行测查;研究2采用回忆妒忌经历的方法诱发妒忌情绪,考察了83名小学儿童的妒忌情绪对其任务坚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妒忌情绪在家庭情境中最高;学校情境中,小学4、5年级男生的妒忌情绪比女生高,同时5年级男生的妒忌情绪要比4年级男生高,而3年级女生的妒忌情绪最高;家庭情境中,男生的妒忌情绪随年级升高没有显著变化,而4年级女生的妒忌情绪最低,同时4年级男生的妒忌情绪比女生高;其他情境中,男生的妒忌情绪比女生高,而4年级儿童的妒忌情绪比3年级儿童低;总体来说,小学儿童的妒忌情绪对其任务坚持性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小学儿童;妒忌情绪;公平;发展;任务坚持性   分类号 B844.1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12.001   1 引言   妒忌(envy)作为一种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社会比较中,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想要但缺少的东西(如能力、成就、物品等)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体验,具体表现为自卑、敌意和怨恨的混合情绪(Parrott Smith, 1993)。妒忌和嫉妒(jealousy)的含义略有不同。嫉妒发生在人际关系情境中,并涉及到第三者,特征是担心丧失、不信任、焦虑以及愤怒;而妒忌是发生在一个人缺乏另一个人所拥有的更高的能力、成就、物品等时的情绪体验,妒忌者羡慕别人的同时也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缺乏那些东西。有研究表明,妒忌在婴幼儿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在儿童时期得到发展。比如,Frankel和Sherick (1977)通过对1~5岁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在2~3岁时就开始出现妒忌。Ridgeway,Waters和Kuczaj(1985)统计了18个月到6岁儿童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使用的百分比,发现6岁儿童能够理解“妒忌”,并且使用的百分比达到60%。Hger,Oud和Schunk(2012)运用改进的分糖法(避免“公平”在分配中的影响)对7~10岁的马来西亚本南族儿童和德国儿童进行研究,发现马来西亚本南族儿童选择“妒忌分配”的比例在7~9岁有上升趋势,10岁基本保持平稳,并且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8岁德国儿童的妒忌达到顶峰,之后显著减弱,并且男孩选择“妒忌分配”的比例显著比女孩高。王小婷,李舟和刘旭阳(2013)用问卷法比较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妒忌强度,发现不同阶段妒忌强度不同,并且初中、高中男生妒忌显著高于女生。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儿童的妒忌发展特点存在差异,Hger,Oud和Schunk(2012)认为这是儿童生长的文化或者环境差异所导致的。我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差异较大,那么我国小学儿童妒忌情绪的发展特点是怎样的呢?妒忌的社会比较理论(Festinger, 1954)认为,个体通过向上和向下比较了解自我,而妒忌产生于向上的社会比较,即个体将自己的特征与相似他人比较,他人的相似特征威胁到个体的自尊从而产生妒忌。妒忌者所看重的情境容易引发妒忌(Salovey Rothman, 1991)。小学儿童的生活圈很窄,妒忌情境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家庭,而且他们对成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尤其在意家长和老师的评价。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很简单,只有师长、亲人和朋友。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于小学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   妒忌常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消极情绪,其消极作用受到很多关注(Moran Schweitzer, 2008),而其积极作用却常常被忽视。尤其在中国文化中,妒忌几乎是“美德”的反义词,妒忌者羞于向外人表达自己的心情。van de Ven,Zeelenberg和Pieters(2009)提出有两种妒忌:一是良性妒忌(benign envy),旨在提升自己的状态;二是恶性妒忌(malicious envy),旨在破坏被妒忌者的状况。van de Ven, Zeelenberg和Pieters(2012)进一步研究发现,付出与回报不相符的情况多产生恶性妒忌,而良性妒忌多产生于人们有潜力控制与他人差距的情况。Hill,DelPriore和Vaughan(2011)研究表明,良性妒忌和恶性妒忌呈显著负相关。良性妒忌能使人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效果更好,并且在完成相同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努力,复习的次数显著高于控制组。van de Ven,Zeelenberg和Pieters(2011)也发现良性妒忌能够增强被试努力学习的信念,提高他们在远距离联想测验中的成绩。那么妒忌是否可以使个体的坚持性提高呢?坚持性是自我控制的重要指标,是指个体接受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