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失望的童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不失望的童年.doc

永不失望的童年   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能让她幸福或者成功。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能给孩子一个不会失望的童年,   每代人都有自己出发的地方,有自己的土壤与疤痕。   不久前的周一,我带女儿去卫生院吃糖丸疫苗。她已经4岁多,在上幼儿园。虽然过了一年的集体生活,但还是不情愿去,更喜欢在家自由自在地玩。   北方冬日的天气很糟糕,树木萧瑟,阳光低垂,透过层层雾霾发出昏黄的光。我开着车带她去卫生院,然后再回到小区的幼儿园,送进班里。给她脱下大衣的时候,她的眼泪就开始噗噗地流下来。老师拉着她的手进去,她又转身跑回来抱住我的大腿。尽管我还是把她交给老师,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我能够理解她的伤心。我会想起很多年前,和父亲的一次分别,也是这样的场景。那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   我确实记得那件事,那是2岁时的春节后,父亲送我去妈妈单位的托儿所,那地方招收3岁前的孩子。其实就是关起来,有个老太太管吃喝,但毫无乐趣。孩子到3岁的时候,可以上正规幼儿园,才能逐渐体会到游戏与学习的快乐。我很抗拒去托儿所,尤其是想和父亲多玩一会儿,爬到沙发背上骑他脖子。但那天父亲必须送我去,我们步行穿过冬日寒冷的街道,天空灰黄,凄凉极了。我最后把着铁门哭闹,看着他的背影消失。   这段记忆不会错,反而经过岁月打磨后异常清晰和精炼,连那个托儿所的具体位置我都历历在目。我父亲也记得。这段场景是我们父子的共同记忆,他在我小的时候也会常常提起。科学家说,每个人不大会记得童年的事情,这被称作“童年失忆”,一般人的记忆起点应该是三四岁之后。但那场3岁前的分别,我却记得分毫不差,这是因为当时的心情吗?   有时候我也会揣测,女儿将来的记忆会从哪里开始呢?会是这次不情愿的分别吗?那么这种场景简直成了家族记忆。   我小的时候,父母分居在两个城市。他们是知识青年,不到18岁就背井离乡去了东北农村,在那里相识生下我。后来有了知识青年返乡的政策,父亲先把母亲和襁褓中的我送回了北京,他又留在了那里多待了一年,终于接了爷爷的班回到了天津。然后他们一直两地分居,直到再有一个新政策出来,他才从天津调到北京,一家人团聚。那时我大概10岁。   就像那个时代很多家庭一样,我们一家的离合聚散总是跟着政策走,跟着档案走,跟着单位走。人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只能等待并接受。我还记得父亲调回北京前,他必须去原先东北那个小县城取回自己当年的种种材料。   小时候,我是母亲带大的,因此也更珍惜和父亲相处的时光。一年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探亲假,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那天送我去托儿所后,便要回天津,再见恐怕要几个月后。   我又是独生的一代,没有兄弟姐妹做玩伴。假期里,最喜欢和表弟在一起住几周。我们一起捉蜻蜓,游泳,滑旱冰。开学前,表弟回家,也会让我难过伤心好几天,感到生活了无趣味。也许,现在有大量玩具、动画片和电子游戏做伴的孩子们不大能体会到。   于我而言,童年的记忆,逃不过“孤独”两个字。我总是下午5点钟站在院门口等妈妈下班回家,晚了5分钟都会令我焦虑。我很早开始自己描摹小儿书,开始看武侠小说,因为这些都是可以一个人做的事情。当我有了女儿之后,我特别能理解那种孩子的分离焦虑症。我没有办法解决,这是生活残酷的一面。她的成长便是在与父母的不断分离中,奋力完成的。   父亲缺席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更多的“失望”。母亲不太可能给我一个丰富的童年生活,她要工作,要做家务,用自己的工资养活我。那时一周还要上6天班,只有周日能休息。我想去游乐场,去动物园,去郊外玩儿,可很难实现。于是,我总是失望。明明周末计划去公园,但因为某个意外原因就被取消了。一次,两次,很多次。有一次美好的回忆,是母亲骑车带我去公园采摘标本。那是深秋时节,我们在小山坡上摘了很多枫叶,回家后小心翼翼地夹在字典里。   今天想来,那些落空后的失望,也许是母亲对我的欺骗。天气不好,要加班,这些都是理由。她答应我,敷衍我,让我在期待中等到周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次数太多,每次我在有所期待前,总是内心忐忑不安。失望最终会让人悲观,甚至不自信。   很长时期以来,父母对我的“欺骗”都让我郁闷。我认为对待孩子,应该给他合理的承诺,并尽力信守承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不是敷衍后用谎言或意外搪塞。因为孩子内心总是真诚的,他总是选择相信。   心理学常常提及“补偿心理”,指的是父辈会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的遗憾,即使这种遗憾被藏得很深。我今日为人父,所做的努力,便是期望孩子有一个不曾失望的童年。   我答应她周末去海洋馆,即使临时有加班或出差,我也会硬挤出时间陪她去。我答应给她讲几个睡前故事,再忙也会尽力完成。我承诺带她去海边,便一家三口出游,而没有把她送回外婆家而独自逍遥。女儿希望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轮流提前到3点半下班,4点半前赶到幼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