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理论走向实践
德育理论走向实践
—— 第19届全国德育年会综述
段鸿 姚君 刘次林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10 年 10 月 16 日 -17 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9届年会于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25所大学的德育专家,来自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教育期刊代表,近6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会议征集论文40多篇。教育学分会理事长吕达亲临年会指导研讨工作。年会主题是“德育研究:理论与现实的对话”,下面就本次年会研讨的主要内容做如下综述。
一、德育理论的变革
1、德育变革之必然。我国道德教育目前主要有三种弊病:首先是知识化路线,这种知性德育把学生的真实生活片面化为追求知识的单一活动。其次是技术化路线,把学生当作承载知识的容器,取消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是效率或功利原则,讲究德育的即时功效和回报,因此,要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尊重人、关注人生意义的领域,道德教育必须进行变革,从根本上让德育成为一种创造人生意义的精神实践和可能生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的中小学生存在着爱国认识模糊、 理想信念淡漠、 道德观念上情理相混 、 道德选择上知行分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关注。
2、教育改革之逻辑。教育改革,包括德育变革,都应有一定的逻辑。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有学者认为教育作为一种自觉活动,其变革是有逻辑依据的。今天的教育是市场的逻辑、行政的逻辑、学术的逻辑、人性的逻辑、科技的逻辑、官僚的逻辑等诸多逻辑博弈的结果。然而,现在的改革却忽视了三种逻辑:一是教育的主体性和超越性,这是教育的本体性逻辑。二是时代性和历史性逻辑,这是教育改革的实然逻辑。三是文化性和民族性,这开启了对教育改革之空间、内容维度的思考。研究者认为,未来改革应从外延走向内涵、从规模走向质、从对西方相对片面的追随走向本土化。
3、 以公民教育带动 全部教育的转型和整体社会的改造。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将 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在这四种“走向”中,“走向公民”是核心,未来理想的公民生活样式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走向。“走向公民”这一教育目标的变革,必然要求学校德育在课程建设、方式方法和价值取向上做出新的调整。我国目前的公民教育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过度的政治化;一是去政治化。而这两个极端都不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就必须确定公民教育的合法性。公民与选民、臣民、私民以及暴民之间存在显明的区别。 公民教育是教育、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公民教育意味着教育目的与性质的转变;公民教育意味着教育的全部转型。 公民教育有三个途径,即 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渗透的公民教育课程;公民生活模式的公民 教育。在我国开展公民教育,需要重视公民概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说开展的公民教育既要基于公民的普遍性,保证它是“公民”的教育,也要基于公民的特殊性,保证我们国家的特色。
二、 德育实践的创新
1、德育实验与模式探索。本次年会有来自小学、中学、大学的一线德育工作者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德育实践经验。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自1999年至今探索的“班组串换”德育模式,意图让学生在班组的动态串换中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素质。他们设计的“快乐串组”、“班际互访”、“竞选走班”三大系列分别适合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心理特点,形成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整体。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特色班会突出了对生命的关注,他们通过自主班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观察不同阶层的生活现状,了解社会疾苦,然后以班会的形式共同交流,促进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北京理工大学自2003年开始在本科毕业生中尝试开展德育答辩工作,迄今已形成了由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德育答辩全过程的德育体系。德育答辩通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三个环节促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经历中对自己的人生不断规划、修正,旨在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校文化诊断。开展学校文化的诊断研究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举措。学校文化诊断的核心是发现学校文化现状与其理想状态的差距,从而为学校文化的变革提供方向和指导。 学校德育的改进,必须以整个学校文化的变革为前提。没有学校文化的变革作为支撑,简单的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等形式的变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深化中小学德育改革不但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学校外环境建设,注重有利于教育力量整合的“伦理场生态”建设。更要加强学校内环境建设,在转变德育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着眼于加强德育问题诊断,提升学校德育实践力, 实现由控制型生态向 诱导 型生态 的转变。
3、关注农村道德教育。有学者从文化正义的角度,对农村地区道德教育的正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现实中农村道德教育的善恶观念是官方的外赋的,其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