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梅馆记导学策略
《病梅馆记》导学策略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一课时(70分钟)
3,学生课前准备:
(1)网上收集清代“文字狱”的故事、龚自珍的资料。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题】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有的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有的注重阅读与感悟,导致目前文言文教学课堂的缺失:教师条分缕析课文,或让学生游离语言而大谈自己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注重个性化阅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基于学生在民主宽容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精神内核,我尝试着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学生自主性探究与表达创建空间,使其在心灵的碰撞中培养阅读能力。根据《病梅馆记》的语言比较浅显和高二学生的情况,将教学安排为一课时。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诵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习惯。
2、积累文言实词,沉淀语言知识。
3、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束缚与摧残人才”的意义。
【教材分析】
《病梅馆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面对高一学生、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之所在。
从《病梅馆记》在课本中的排列位置来看,本文在承担巩固该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根据该单元的“知识和训练”要求,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并适当熟悉一些文言虚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该学习古人“托物言志”的为文之道,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时,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下: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本,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的难点是感悟文本,认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束缚与摧残人才”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一、关于教法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1、强调读。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朗读、齐声诵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2、重视导。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课堂上导入新课,我主要采用营造氛围引入课文的方法,突出了“导”;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问”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体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了“引”;释译、理解课文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的平等讨论方法,既“引”又“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启发式。启发性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地思考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节课我设计了以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先后设计了七个方面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循序而渐进的认知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所学内容。
二、关于学法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的话强调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这就是适当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节课,为了渗透阅读方法,我有意将课文第一段的理解顺序打乱,从课文段落的末尾入手,执果索因,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由“江浙之梅皆病”的现象入手,逐步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即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或说是“孤癖之隐”才是根源。从而理解了作者作文的影射目的。这种方法在阅读上叫做执果索因阅读法。
当然,在教给学生这一方法的同时,课堂上我还先后运用和渗透了设疑问答阅读法和辨析比较阅读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渗透无疑对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起到有益的作用。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观“梅”
【百度搜索】“梅花”图片/gif/2006/3-17/21415848762.html
◆师:欣赏了一组梅花的图片,大家能否回忆起以前曾经学过的咏梅的诗句呢?(生纷纷忆诗句)
【百度搜索】“梅花”古诗句
/fan_cun_fu/blog/static/455609200794113451576/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香扑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