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_訾晓红.pdf精要.doc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_訾晓红.pdf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_訾晓红.pdf精要

DOI:10.13815/j.cnki.jmtc(pss).2012.05.022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訾晓红 (中国药科大学 外语系,江苏 南京 211198) [摘 要] 英汉诗歌的音律节奏以及篇章结构截然不同,因此译界对英译中国古诗的可能性一直争论不 休。东西民族的思维模式存在直觉性与逻辑性、形象性与抽象性、模糊性与精确性三大主要差异,以上差 异皆会造成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甚至是不可译现象。 [关键词] 思维差异;古典诗歌;可译性限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2)05-0121-04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凝炼的文学体裁,其 意境丰富,形式工整,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和内涵。 由于英汉两种诗歌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 二者在音律节奏、篇章结构以及意象构造方面各有特 点,使得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困难重重,也引发了对中 国古诗可译性的争论[1-5]。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 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6]。 正如包惠南所指出的,“翻译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思维 规律的共同性,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 换”[7],因此,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是极为重要 的途径。本文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视角,对诗歌的 可译性限度进行探讨。 一、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乔纳森 ·卡勒曾指出,“诗歌居于文学经验的中 心,诗的特殊性使之与一般的言语相区别,诗的文字 记录虽属语言交流的范畴,然而,诗的特殊性已经改 变了这一语言交流的范畴。诗的形式规则,诸如诗行 断句、节奏、韵律等程式使之与普通话语有别。”[8]从 翻译学的角度来讲,诗歌也一度被认为是可译性最小 的一种 文 学 形 式。美 国 诗 人 罗 伯 特 · 弗 罗 斯 特 (Robert L Frost)明确提出,“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 东西(Poetry is what is lost in translation)”[9]。雪莱 (Percy Bysshe Sheley)在其论文 《诗辩 》中指出,“译 诗是白费力气 ”。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 ton)则认为,“要求诗的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准 确的等同物,就这样的意义来说,诗歌的翻译实在是 不可能的。”[10]在国内,持诗歌不可译论者也大有人 在。王以铸先生认为,诗歌不能翻译,因为“诗歌的神 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  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 用的语言之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表达 的”[11]。穆诗雄在对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与散 体之争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阐释了中国古诗形式的 不可译性。他认为英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 外型上呈长短句式,无法再现中国古诗呈方阵的外 型;而且英汉两种诗歌的句法差别太大,使古诗的音 韵、节奏都难以再现。另外,由于中国古诗产生于完 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因此“表达特殊的诗句,不要 说再现,有时要解释清楚都难”[6]。正如萨丕尔所言, “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 。其中隐 藏着一些审美因素 ———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 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12]。从 语言艺术层面来看,诗歌等文学语言是要 “充分挖掘 和运用语言的各种因素和潜能,尤其是在语言的审美 形式方面,它有着不同于实用语言的特殊要求 ”[5]。 因此,诗歌在其语言形式以及意境传达方面皆存在着 一定的可译性限度。 二、中西思维模式[13]的差异与诗歌翻译 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深受 思维支配,汉英思维差异必然影响着汉英语言的存 在。承认汉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可为翻译之可能提 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寻求差异才能找到翻译的规律并 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6]。英汉民族 生长的历史背景与自然环境都截然不同,因此在其思 维形式、方法及程序上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直接 会导致诗歌翻译中的种种问题与障碍。 (一)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别和古诗英译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通   [收稿日期] 2012-05-26 [作者简介] 訾晓红(1981-),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 121 — ( ) , 2012年第4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No.42012 (总第170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170 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