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4沉井沉井施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特种施工方法。一般用于深基础工程(如桥梁和高大构筑物等的支承结构)和地下构筑物工程(如各类泵房或水池、盾构或顶管工作井、隧道、矿井等)。适用于埋深较大、土质较软、场地较小的工程。按照工程埋深和水文地质情况,沉井下沉施工一般可分为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两大类,沉井封底施工可分为干封底和水下封底两大类。在沉井埋深大,井底土质极软弱,井底附近有承压水,或在砂性土层中缺乏降水设施时,宜用不排水下沉及水下封底施工法,反之用排水下沉及干封底施工法,以缩短工期和节省工程费用。在施工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沉井工程不能正常施工,且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并延误工期,甚至发生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以致影响沉井的正常使用。所以要在工程施工前制订好科学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细致地实施,抓好沉井施工的技术关键(砂垫层质量、下沉纠偏、终沉标高控制、封底防渗漏等),确保工程质量。7.4.1沉井基坑7.4.1.1基坑底非原状土未处理好1.现象沉井制作时发生严重倾斜及大幅度沉降。2.原因分析事先未掌握现场地层情况,基坑内暗浜或回填的松软土层没有挖除换填,或者基坑底下杂填土中障碍物末探明,施工时又不按技术要求进行地基处理。3.预防措施施工前要深入了解现场地层情况,施工中要按有关技术要求对地基认真处理。如有松软土层或杂填土层,则挖除换填砂层;如有障碍物则加以清除。4.治理方法对已发生严重倾斜的沉井可在高位处井底局部挖除砂垫层使井位纠正。7.4.1.2砂垫层密实度不均匀或不密实1.现象沉井制作时沉降过大或明显倾斜。2.原因分析基坑砂垫层承载力很差或明显不均匀,砂垫层施工末按分层摊铺振实的技术要求施I。3.预防措施砂垫层施工必需按技术要求分层摊铺(每层松砂厚20~25cm),分层振实(密实度要求砂的千重力密度,中砂为l6kN/m,粗砂为I7kN/m3)。4.治理方法沉井倾斜较大的可在井身高位处挖除局部砂垫层加以纠偏。7.4.1.3基坑排水松未做好l.现象基坑砂垫层被水淹没。2.原因分析对基坑内地下水或下雨等流人的地面水末及时排除。3.预防措施施工前要准备排水设备和做好集水井等设施,并要采取拦截措施,不便地面水流人基坑。4.治理方法增补地表与基坑内的排水技术措施。7.4.2沉井制作7.4.2.1沉降或倾斜过大l.现象沉井制作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刚浇筑完不久,沉井产生过大的沉降或倾斜。2.原因分析(1)沉井制作时基坑底下土层或其下卧土层支承强度不够,或地基软硬不均匀,如有暗浜、大型障碍物等;(2)砂垫层厚度不够或施工质量差(不密实、不均匀、被地下水浸泡等),致使其支撑强度达不到要求;(3)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时刃脚入土深度少,或井内水浮力不够,或井底及其下卧土层支撑强度不够;(4)沉井制作高度偏大,井身较小,重心过高;(5)刃脚下承垫枕木末对称均匀地抽出,或末及时填塞好枕木抽出后的空隙。3.预防措施(1)事先查清沉井基坑地层及其下卧层情况,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2)加强砂垫层的施工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砂垫层应有足够厚度,砂垫层质量要达到规定要求;(3)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施工时,应事先核算其下沉稳定系数,并采取稳定沉井的技术措施(刃脚处多留土、井内灌水、填土或砂等);(4)适当控制小面积沉井下沉前的制作高度,井高不宜大于沉井短边或直径,超过l2m时要采取保证沉井稳定的措施;(5)抽除刃脚承垫枕木时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或改用素混凝土底模垫层施工法。4.治理方法(1)一次下沉的沉井可在井位高处挖除部分刃脚处砂垫层进行纠偏;(2)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时的倾斜,则按沉井纠偏方法施工。7.4.2.2沉井模板及支架损坏1.·现象沉井制作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构件或支架变形、损坏。2.原因分析(1)沉井在第二节开始制作时沉降较大,产生模板及支架变形、损坏的情况;(2)由于脚手架及支架与模板固定连接,并且脚手架及支架刚度相对较大,当两者沉降差较大时,模板易被拉坏。3.预防措施(1)外脚手架可与模板基本脱开,只在极少几处用拉结件联系,当沉井高度不很大时,可只在井顶以上与内模支架拉结;(2)在沉井第二节的内模支架不采用落地式,而应采用支撑式,即支架支撑在沉井底梁或临时性钢梁上,便其与沉井同步下沉;(3)第一节沉井制作高度不宜过大(一般不宜大于6m),否则要适当加厚砂垫层并保证质量,以减少沉井沉降量,保证模板安全。4.治理方法当发现模板开始被脚手架或支架拉坏时,则暂停浇筑混凝土,适当加固模板构件,并尽可能将脚手架及支架与模板间改用活络套等方式联系,以减少其相互影响。7.4.2.3沉井壁渗漏1.现象(1)井壁施工缝处渗漏;(2)井壁收缩裂缝处渗漏;(3)井壁模板拉条处渗漏;(4)井壁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渗漏(冷缝或不密实处)。2.原因分析(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护理.pptx VIP
- 压疮品管圈成果汇报PPT幻灯片.ppt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合集(第一讲-第十六讲)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doc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与建设关键问题探讨.docx VIP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