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作业-甲午战争.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治作业-甲午战争

目录 1 中国社会政局分析 1 1.1 军备废弛,毫无防范 1 1.2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1 1.3 洋务运动与清朝政府的态度 2 1.4 清政府腐朽的政治体制与对日战争的漠视 2 2 日本社会政局分析 4 2.1 日本政府政权职能 4 2.2 军备 4 2.3 军国思想的诞生与培养 5 3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6 3.1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6 3.2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真正原因 6 3.3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直接契机 7 3.4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重要原因 7 4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9 4.1 腐败 9 4.2 日本的国策 10 5 对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反思及启示 11 6 参考文献 12 中日甲午战争 在这个学期政治课的一个专题,一位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课,触动了我的心灵,意识到中国必须要强大起来,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意识到我们年轻一代人一定要为中国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就中日甲午战争社会、政局进行分析,阐述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简单叙述值得我们反思的启示的地方。 历史回顾:1894年7月(光绪20年6月)日本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时值农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对此段历史,我进行一些研究和看法。 1 中国社会政局分析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1.1 军备废弛,毫无防范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军事装备均劣于日军。国库财政几乎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在记载中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结果,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不足。虽然军队的数量多,但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1] 1.2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1894年11月7日将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这一年清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筹备“万寿庆典”。而筹备工作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展开。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 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慈禧太后却不为所动。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戏三天,公事皆延置不办。 从清政府来说,它早已失去初创时的锐气,苟安目前,根本没有持久作战的勇气。同时,战事拖长又可能使它垮台的种种担心也影响了它的战争意志。 从中国社会来说,国民的民族意识尚处于低级阶段,人民如一盘散沙,前方浴血奋战,后方歌舞升平。这与后来抗日战争时有根本不同。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兴起,北伐及大革命时代成长,七七事变前后日本大举侵华之日,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高涨之时。因此,日军的侵略,正好促进中国各党各派的团结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军虽然占了平津,占了沪宁,再占武汉、广州,却丝毫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斗争意志。 1.3 洋务运动与清朝政府的态度 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中日甲午战争前的30年中,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处于表面上相对安定的所谓“同治中兴”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西方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李鸿章)[2]。 清政府内一部分较为明了国内外形势且具有改革思想的官僚, 错误地认为在不触动清王朝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只要把西洋的先进科学技术学过来,就可以摆脱列强侵略的厄运,于是便提出了“师夷之长技”的洋务运动。然而,封建的顽固守旧势力并不认同这种改革图强的洋务思想,/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4 清政府腐朽的政治体制与对日战争的漠视 由于在洋务运动中没有像日本那样,着手从法制方面改革、整顿国家政体和政府机构职能,因此,传统的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政治体制的腐败以及地方政权的割据,成为清朝国势衰退,不能够对应突变的远东形势的主要原因之一。1861年咸丰帝死后,清廷内部矛盾遂开始激化。除了满清贵族内部的对立之外,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