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解释变量回归.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拟解释变量回归

实验三 虚拟解释变量回归一、实验目的:掌握虚拟解释变量回归模型的估计与应用,熟悉EViews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内容及要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研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对城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行为的效应,收集相关的数据如表3.1和表3.2所示。 表3.1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情况1987年1994年2006年2008年最低的起征点400元800元1600元2000元 表3.2 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有关数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平均每户城镇家庭就业人口数(人)城镇家庭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含本人)(人)1985739.1673.22.151.811986900.97992.121.819871002.1884.42.091.7919881180.211042.031.7919891373.9121121.7819901510.161278.891.981.7719911700.61453.81.961.7519922026.61671.71.951.7319932577.42110.81.921.7219943496.22851.31.881.7419954282.953537.571.871.7319964838.93919.51.861.7219975160.34185.61.831.7419985425.14331.61.81.75199958544615.91.771.7720006279.9849981.681.8620016859.65309.011.651.8820027702.86029.921.581.9220038472.26510.941.581.9120049421.67182.11.561.912005104937942.881.511.96200611759.458696.551.531.93200713785.819997.471.541.89200815780.811242.91.481.97若模型设定为:Consumet=Ct+α1Incomet+α2Consumet-1+α3Employmentt+α4Burdent+α5d1t+α6d2t+α7d3t+α8d4t+εt其中Consumet表示t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Incomet表示t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Employmentt表示t期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Burdent表示t期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dit(i=1,2,3,4)相应的虚拟变量。1)构造用于描述个人所得税调整的虚拟变量,并简要说明其理由;2)用散点图描述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你对模型设定的结论;3)依据测算,选择你认为更能描述客观实际的模型,并简要说明其理由;4)根据分析结果,你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影响居民消费的有效性能得出什么结论?解答如下:1,根据题意要求,需要构造4个虚拟变量:D1 、D2、 D3、 D4。D1= 1,t为1987年及以后 D2=1,t为1994年及以后 0,t为1987年以前 0,t为1994年以前 D3= 1,t为2006年及以后 D4=1,t为2008年及以后 0,t为2006年以前 0,t为2008年以前其中(D1=0 、D2=0、 D3=0、 D4=0)表示:1987年与之前的情况; (D1=1 、D2=0、 D3=0、 D4=0)表示:1988年到1994年的情况;(D1=1 、D2=1、 D3=0、 D4=0)表示:1995年到2005年的情况;(D1=1 、D2=1、 D3=1、 D4=0)表示:2006年到2007年的情况;(D1=1 、D2=1、 D3=1、 D4=1)表示:2008年的情况。2,用散点图描述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其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与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其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与平均每户城镇家庭就业人口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其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与城镇家庭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含本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不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故此可以将其从整个模型中剔除。3,在剔除了城镇家庭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后,现在录入以下数据:obsCONSUMEINCOMEEMPLOYMENTD1D2D32000739.10002.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86799.0000900.90002.1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87884.40001002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