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江南闻见录》明清 不著撰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4《江南闻见录》明清 不著撰人

  江南闻见录   。作者:王秀楚、朱子素、沉涛   。原书页数: 0074 页   ●书籍简介   第二四二种「江南闻见录」   本书(一册七四面四四、四○○字)收「江南闻见录」、「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东塘日札」及「江上遗闻」五种明季稗史而成(除「扬州十日记」据「明季稗史汇编」本外,余均属「纪载汇编」,因以第一种署为书名,余则列作「附录」。「江南闻见录」一卷,不着撰人;专记南明弘光元年(乙酉)五月十日至二十九日南都逐日事。自弘光出狩,以讫诸臣迎降(间有死节),颇为屑细。「扬州十日记」一卷,王秀楚撰。秀楚,江都人,阅历不详;以当地人记乙酉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失守后十日亲身所遇、所见惨绝人寰事,令人不忍卒读。「嘉定屠城纪略」一卷与「东塘日札」一卷同记嘉定屠城事,前者未着撰人,后者署「嘉定朱子素(九初)述」。两者内容十九雷同,似以「日札」为原作,「纪略」系就「日札」改仿「纲目」体裁撰成者。考「痛史」有朱撰「嘉定县乙酉纪事」一种,其跋云:「是书朱子素所着,其事实一见「明季稗史」「嘉定屠城纪略」,一见「荆驼逸史」「东塘日札」大致相同」(不署执笔者之名)。可知三本同出一源。作者亦当地当时人,详述邑绅侯峒曾、黄淳耀等倡义守城,兵败被屠,至再至三。至「嘉定县乙酉纪事」已收作第二五八种「江上孤忠录」附录,另见第二五八种篇。「江上遗闻」一卷,江阴沉涛撰。涛字次山,清干隆丁已进士。「遗闻」记乙酉陈明遇、阎应元城守江阴事,历八十一日而城破,死数万人。   ●序号 篇名   1 弁言   2 江南闻见录目录   3 江南闻见录   4 扬州十日记   5 嘉定屠城纪略   6 东塘日札   7 江上遗闻   ●弁言   本书是以江南闻见录(未着撰人)为主,而附以四篇有关的文献:一是江都王秀楚记扬州十日记,二是嘉定屠城纪略(未着撰人),三是嘉定朱子素(九初)述东塘日札,四是江阴沉涛(次山)撰江上遗闻。这五篇文字,皆记明弘光时事;且大都出于「当事者」的手笔,身经目睹,史料价值极高。详细点说,江南闻见录,可以说是总论;附录四篇,可以说是专论——专论一地之事。   少时读书,习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但祗知其惨而不知其详;本书则记有当时的详细惨状,希望读者特别留心。东塘日札亦记嘉定屠城,且与「纪略」十九雷同,未知何故?有待考证(两文经加比校,似以「日札」为原作,「纪略」系就「日札」改仿「纲目」体裁撰成者。盖「纪略」所纪纲与目恒不甚相符,笔法牵强,窜改之迹可见。至彼此人名、地名互有出入,当为传本抄袭之误;今两存之,一并待考)。江上遗闻则记当年江阴城守事,其惨烈情形,实不亚于扬州与嘉定。   我于整理本书之余,重有所感。兹记两点,以留纪念:(一)满清入主中土二百余年,经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历尽艰辛,牺牲无数志士,终于辛亥一役,推翻清室,创造民国;而今犹有「逊清」之称,实令人百思莫解。岂中华民国果非为民族革命之结果,而出于清室之「逊位」乎?「逊位」之说,诚有之;但此纯属袁世凯玩的手段。故在清室,可以自称「逊位」;又在袁世凯之流,亦不妨称「逊清」。但在以推翻满清、创造共和自命的人士,岂可出此?即一般人民,也不应有此观念。(二)满清亡明而统一华夏,南征西伐,实得力于「汉奸」。而这些「汉奸」,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辈,谓其存心「卖国」、毫无民族观念,恐亦未必尽然;但有一点,凡读南明史者,富有同感。姑以李成栋为例,他原属明将,战败投清;但投清以后,则几乎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广东,后又反正;赣南一战,落荒而逃,就此结束其一生。这原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惜余)   ●江南闻见录目录   江南闻见录………………………………………………………………………………(一)   附录扬州十日记………………………………………………………………………王秀楚(九)   嘉定屠城纪略…………………………………………………………………………(二三)   东塘日札………………………………………………………………………朱子素(四五)   江上遗闻…………………………………………………………………………沉涛(六三)   ●江南闻见录   乙酉五月初十日,连日警报叠至。是日,赵忻城有演放大炮之示,不果。夜分,北风甚急,北兵渡江。由七里港进迫神京。时日将哺,宏光计无所出,召内官韩赞周问策。韩云:此番势既汹涌,我兵单力弱,守和无一可者;不若御驾亲征,济则可以保社稷,不济亦可全身。上下其议,即刻束装跨鞍。时将二鼓,从通济门出;携带惟太后、一妃及内相多人,文武绝少。或云往武林,或云往云、贵,或云往太平,纷传不一。是举,旬日间,啧有人言,未尝不叱其伪;至是果然,知其作计已非一日。究所从来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