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第三版)(978-7-300-14200-5)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 子 商 务 法 (第三版) 主编 张楚 副主编 谭华霖 赵占领 第一章 电子商务法导论 关键术语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 国际立法 基本原则 立法模式 第一节 电子商务概论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一)广义上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就是指一切以电子技术手段所进行的、一切与商业有关的活动。 (二)狭义的电子商务 狭义的电子商务,则是指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商事交易活动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 (一)电子商务构造了虚拟商业环境 第二节 电子商务法的一般理论 一、电子商务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一)电子商务法的概念 电子商务法是调整电子商务活动或行为的法律规范总和 电子商务法不仅调整交易形式,而且调整交易本身和交易引起的特殊法律问题 (二)狭义的电子商务法 我们将调整以数据电讯为内容的电子商务法称为狭义的电子商务法 第一,它是以数据电讯为交易手段的商事关系 第三节 国际电子商务立法 一、国际电子商务立法概况 (一)电子商务早期立法 (二)电子商务法律框架形成时期 1、国际(地区性)组织 2、主要国家的立法努力 二、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特点 1、同步性 2、协调性 3、立、改、废并重 第四节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思考 一、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 《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 《电子签名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电子支付指引》 《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广东省电子交易条例》 《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 推荐阅读 1.张楚主编.网络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适时.各国电子商务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王利明主编.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击与因应.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4.阚凯力,张楚.外国电子商务法.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5.孙晔,张楚.美国电子商务法.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6.张楚.关于电子商务立法的环顾与设想.法律科学,2001(1) 7.李适时.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思考.中国法学,2003(3) 8.何松明,刘满达.电子商务立法三题.中国法学,2002(1) 9.沈木珠.电子商务立法的问题与思考.法商研究,2001(1) 10.张楚,张樊.《电子签名法》的社会效用与完善.计算机安全,2006(4)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主体法律制度 关键术语 电子商务法律主体 在线自然人用户 电子商务企业 主体的认定法律责任 第一节 电子商务法律主体概述 一、主体的概念 电子商务法律主体是指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即在电子商务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或者组织 二、主体的分类 (一)在线自然人用户和电子商务企业 (二)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直接主体是指直接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当事人 第二节 在线自然人用户 一、在线自然人用户的概念 在线自然人用户是指借助电子化手段参与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或者消灭的自然人 二、在线自然人用户的能力制度 (一)民事权利能力 (二)民事行为能力 (三)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电子商务企业 一、电子商务企业与网站 二、网站的概念及分类 (一)网站的概念 (二)网站的分类 1、按照设立人的性质进行分类 2、按照功能进行分类 3、按照是否营利进行分类 三、网站设立的法律制度 (一)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制度 第四节 电子商务主体的认定 一、认定的必要性 二、认定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真实原则 (二)主体资格法定原则 (三)主体公示原则 三、电子商务企业的认定 (一)经营性网站的认定 (二)网上商店的认定 第五节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 侵权责任 一、网络侵权行为及归责原则 (1)侵犯他人著作权 (2)发布侵害他人人格权的信息 (3)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导致的侵权 (4)发布信息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5)传播非法或有害信息 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 (一)国外立法经验 1、欧盟 推荐阅读 1.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靳学军,宋鱼水.互联网的理性与秩序———网络侵权法律适用与典型案例解析.北京:人民 法院出版社,2006 3.屈茂辉,凌立志.网络侵权行为法.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王眉.网络传播中的名誉侵权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5.袁雪石.从“艳照门”事件看网络侵权民事法律规则的完善.政治与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