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下《孟子两章》复习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下《孟子两章》复习要点

《孟子两章》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孟子还主张性善论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背诵课文(略) 1、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之势环而攻之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必先苦其心志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通假字 “畔”通“ (亲戚畔之) ②“曾”“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拂”通“(入则无法家拂士) 2、一词多义 之:三里之城封疆之界兵革之利畎亩之中版筑之间鱼盐之中(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代词)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代词失道寡助之至的人)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到) 天下之所顺()而:委而去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 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④有:必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 故君子有不战(要么) ⑤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 3、古今异义 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城:内城(古)城市(今)。 亲戚:内外亲属(古)与家庭有婚姻关的家庭及其成员(今)。今今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用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六、内容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点拨: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4、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了什么? 点拨: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起到什么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点拨: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8、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 10、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1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点拨: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12、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点拨: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 13、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 点拨: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 14、第一则采用了总起—分承—最后总结的结构方式,即总分总。 15、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点拨:举例论证——列举战争中“攻城”、“守城”的事例作为例证。 类比论证——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16、“人和”即“多助”天下顺之”得人和的实质是“多助”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八、课外拓展 1、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点拨: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白事理,辨清是非。 2、《三国演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