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关于内陆经济区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内陆经济区的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深化,关于内陆经济区发展的问题成为了专家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对内陆经济区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今后内陆经济区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寻找新的突破口,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关于内陆经济区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关键词】内陆经济 内陆经济区 开放经济 发展路径
一 内陆经济区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经济区与内陆经济区的内涵
1. 经济区
关于经济区,不同的界定方式有着不一样的表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的定义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张明龙(2000)认为,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该定义主要强调的是经济区的同质性,认为经济区具有区内统一性和区外的差异性。
对于经济区的划分,徐晓明(2007)认为,经济区应按划分方法不同分为两种,同质性经济区(又称经济类型区)和异质性经济区(又称综合经济区)。前者是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分,。例如我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就属于经济类型区, 它仅仅是按某些相似的特征( 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划在一起, 其内部既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 也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综合经济区是根据区内经济结构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性(非同一性)原则确定的, 即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在每个区域的内部有紧密的经济联系(因区内各地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而形成互补), 而各个区域则相对独立、自成一体。
喻新安(2010)认为,所谓经济区,是指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无论从历史演进角度,还是从现实经济联系的实际,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的中原地区,都是一个山水相连、血缘相亲、文脉相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2. 内陆经济区
就内陆经济区而言,国内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内陆经济区的定义,一般来讲,内陆经济区是相对沿海经济区而言的,中国疆域辽阔,除东部、东南部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北部湾与我国大陆相邻外,其余的广大的国土则深居内陆。参照南京师范大学徐晓明的《我国的经济类型区和综合经济区划分探究》的五分法,可以将除沿海区以外的四个区域即近海内陆区,内陆核心区,深远内陆区,沿边区统称为内陆经济区。内陆经济区是指地理位置为非沿海地区,由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我国内陆经济区范围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西部。内陆经济区人口约为6.3276亿,占全国人口的46.1%;面积为796.8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3%。GDP213296亿,中国经济为519322亿。
(二)中国关注内陆经济和内陆经济区的背景和原因
〔1〕过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沿海地区拉动。1990-2007 年,沿海地区 GDP 增速高达 12. 4%,大大超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 10. 6% 和10.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世界经济格局当中。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已经处于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但对于广大的内陆地区来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2〕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金融危机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内需不足、外需下降、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给我们带来严峻考验,我国的开放型经济面临着重大转折。表现在一方面是因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出口,受到全球危机期间外需骤降的严重打击和后危机时代全球复苏乏力的抑制,经济增长缺乏了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内陆省份不仅未受金融危机冲击,还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推动下获得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 “一国两速” 模式发生了逆转,2008-2010 年以来,沿海地区年均 12% 的GDP 增速已经被内陆地区赶超。①其中,湖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内蒙古、江西等多个内陆省份三年来的年均 GDP 增速都达到了 12% -17% 的范围,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大武汉经济区等成为中国经济新的 “亮点”,“内陆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格局新的重大特征。尽管沿海省份的绝对经济规模仍占 GDP 的 50% 以上,但目前内陆经济的快速增长表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