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中国3D打印领域最耀眼的五大领军团队
盘点中国3D打印领域最耀眼的五大领军团队
2014-05-15 09:44:11 OFweek工控网
导读: 据了解,国内快速成型系统的科研团队主要包括清华大学颜永年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研究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团队和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团队等。
OFweek工控网网讯:目前,从整个制造业领域来看,无论国际国内其规模还都非常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从国际国内3D打印行业的现状来看,小而散是行业普遍现象,国内从事3D打印技术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总数不过二三十家,2012年,全球3D打印技术行业实现产值不足30亿美元。
眼下国内众多企业嗅到了3D打印技术的巨大商机,有蜂拥而入之势。对此,张梅颖呼吁,对于一项新兴技术的培育仅凭热情远远不够,要客观地科学规划布局,避免在发展初期一哄而上,形成恶性竞争,防止3D打印技术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
据了解,国内快速成型系统的科研团队主要包括清华大学颜永年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研究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团队和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团队等。
一、颜永年
颜永年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研究所的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快速成形技术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的激光快速成形中心率先在国内进行了快速原型制造—RPM(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技术的研究,并完成多种功能先进的RP设备以及有关的软硬件的开发与研究,在世界RP领域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还进行了大量由RP向快速工具RT(RapidTooling)制造技术转化的研究。
学术成果简介与业绩
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及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完成5台套世界级的我国重装行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压机,转让技术帮助企业生产数千台一万吨以下的各类液压机,创产值数拾亿。在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5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著、译书12册,发表论文263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47篇,几年来培养博士生35名、硕士生33名。
学术研究的特点为:
70年代初即从事金属材料锻压成形工艺和设备,特别是预应力结构的重型模锻设备与工艺。沿着材料成形加工这条主线,89年即开始进行快速成形研究;98年从事生物材料的快速成形从而进入生物制造领域。至今,已形成生物制造、快速成形和重型机器三个方向,均取得很好的成绩。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重视实验和工程应用主要学术成果和业绩如下:
1、提出离散-堆积成形学原理,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前沿生长点
(1)它是继“去除成形”(如切削加工等)和“受迫成形”(如铸、锻等)后的新型成形原理与方法。
(2)据此提出离散-堆积平台(软、硬件系统)构想,完成可实现多种RP、RM工艺的多功能快速成形系统(实验设备)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功能和多功能快速成形商品化设备,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3)离散-堆积成形原理与热致相分离方法相结合可制造具有分级孔隙率的三维结构,用于人体器官修复的组织工程支架之制造。
(4)离散-堆积成形原理与细胞-材料单元的触发固化技术相结合,可按预设计将细胞受控组装成三维结构,通过体外-体内培养,而形成人体器官。
2、生物制造学术研究
本人将制造科学引入生命科学领域提出“生物制造工程”(OrganismManufacturingEng.)学科概念和框架体系。为制造科学发展提出一个新方向。将细胞或细胞-材料视作受控组装的微滴,根据离散-堆积成形原理,组装成三维结构,用以探索活体组织、人体器官的修复与制造以及仿生产品的制造。在国家863,清华985和清华学科交叉基金支持下,2000年完成MedForm设备,2001年完成生物材料快速成形机,2002年完成TissForm设备、2004年完成细胞直写系统和细胞打印机(CellPrinting),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
3、重型机器结构强度、金属疲劳方面的学术成就
(1)提出等剪应力缠绕原理和工程计算方法
75年发表在国内刊物“重型机械”上。该理论目前已通用于全国。国际著名学者,丹麦科学院院士,丹麦科技大学T.Wanheim教授迟于本人于1977年8月在JournalofEng.forIndustry第733期发表了内容相同的论文(但无爆破验证实验)。本人2002年10月赴丹麦专访Wanheim教授,他承认事实,敬佩我们的工作。
(2)提出重型结构被预紧件与预紧件之刚度比值应与模型相等的相似准则,目前一直用于重型结构设计与工程生产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