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案张玉新,特级教师学情分析 ??? 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尚有陌生感,对语文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还不够适应,这不仅表现在阅读上,也表现在写作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作文课上虽然也写过许多记叙文,但多是600字左右的简单记叙文,从文体分类上看,又都是狭义的记叙文;高中阶段要求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字数在800字左右,从文体上看属于广义的记叙文。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就普遍情况看,学生既需要掌握观察的方法,又需要提高认识能力,也需要掌握记叙文写作的相应技巧。但应该明确,作文的源头是生活,技巧不是作文的根本。 目标定位 ??? 1.从知识上弄清广义记叙文和狭义记叙文的区别,明确高中阶段的记叙文写作应该以狭义的记叙文为主,但不排除写广义的记叙文。 ???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有特点的记叙方式。 教学简案 ??? 一、导入新课 ??? 课前请同学们阅读了教材中“表达与交流”的“‘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并请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评价,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说出来,共同研讨。 ??? 二、教材辨析 ??? 1.教材内容存在对记叙文定义不清的问题。记叙文是通过真实地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列的三种文体,以主要的写作方法为文体命名,是舶来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章三分法本来是指向非文学作品的。但是,目前对记叙文概念的涵盖又是比较宽泛的,它不仅包括了上述的情况,还包括历史上的记史、山水人物记、笔记文,以及日记、年表、世系谱;还包括现代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速写、游记、回忆录、传记、年谱、大事记等。以上是狭义的记叙文,其实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也涵盖在内。广义的记叙文还包括叙事诗、虚构的小说等文学作品。这样看来,无论广义还是狭义,都与文学体裁的四分法构成交叉关系。这在一定意义上给教学造成了混乱。而教材中关于记叙文的情况,也没能说清楚是基于狭义的记叙文写作还是着眼广义的记叙文写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我们一般强调的是狭义的记叙文写作,那就必须强调一个要求:要真实,不能虚构。 ??? 但是,高中的作文教学中,也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创作,这就要求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虚构。 ??? 这就造成了矛盾,就要求我们分清楚自己所写的记叙文是哪个类别的。如果是狭义的记叙文,就不能虚构;如果是文学创作,就必须虚构。最难以把握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也就是不完全真实,有了虚构,又不是文学创作。 ??? 2.“话题探讨”部分的内容失当。编者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但文章写的是阿长,即是在写人,而不是记事。因此此例不当。第二个是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想要证明的观点是“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同学们知道,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本身就蕴涵着“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命题,而寓言故事往往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那为什么不举一个真实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呢?可见思维上欠缜密。 ??? 3.“写法借鉴”部分的举例失当。编者使用的例子是《生命中的大石头》,在美国的MBA教学中也有这样的一堂课,但故事的源头是佛经。如果所说的时间专家的那堂课是真实的,则事情经过本身就是具有波澜的,时间专家就是为了让他的实验有波澜,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作为文章,真实记录就可以了。但编者说:“试想,如果时间专家一开始就连续不断地把大石块、砾石、沙子、水倒进去,接着就点明人生的道理,文章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文章”二字混淆了时间专家和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这件事不在于时间专家怎样展示自己的实验,即便是像编者说的那样“如果时间专家一开始就连续不断地把大石块、砾石、沙子、水倒进去,接着就点明人生的道理”,文章同样也可以是精彩的,时间专家可以回过头来分别阐释其中的道理。要知道,波澜并不仅仅表现在事件过程中,哲理的阐释过程同样具有波澜。 ??? 编者使用的《小城故事》,应该算是狭义的记叙文,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第二个《麦琪的礼物》则是欧·亨利的小说,是文学作品,属于广义的记叙文。 ??? 三、具体指导 ??? 门径指引:“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中国的园林,往往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写文章也是如此。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 名著名篇的作者在叙事中很注重写出波澜。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杨志、鲁智深等人物命运发展的起起落落,施耐庵的巧妙设置令人叹服。《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经变化,情节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契诃夫的《变色龙》,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也都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 ??? 同学们在描写一个事件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