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形势
之2016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经济“新常态”
第二部分 世界经济“路难行”
第三部分 结束语
第一部分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面临“四降一升”
二、习总书记总结的“新常态”
三、五大任务
四、2016“开门红”
一、中国经济面临“四降一升”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经济下行的原因分析
(1)生产角度,主要是生产角度,而不是金融
过去中国工业是两位数增长,但去年是6.1%,其中12月份只有5.9%。社科院专家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曾经算过一个经验数据,就是如果中国经济达到7%增长的话,工业应在8%以上。现在我们的工业低于7%
就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去年回升,上升的幅度比较大8.3%,这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概率是一致的。
(2)需求角度:为什么经济增长往下掉呢?主要是投资往下掉。
投资分为三大块,全世界投资都这么算。1.基础设施投资。2.工业投资。3.房地产。
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
去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是1%,对比前年,一年时间下来十个百点。
2014名义增长10.5%。
2.企业利润下降
全国工业的企业利润去年增长幅度是负2.3%。比GDP下降还严重。其中主要是上游产业,比如采矿业、煤炭、钢铁。采掘业已经是负60%了。
3.PPI下降
1. 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较通俗的是指工业品出厂价格。
备注: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
PPI到现在为止不算3月,连续48个月为负,连续四年为负,这不是小事。大家知道现在也在争论的,就是说我们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风险是通胀还是通缩。
2016年,产业经营者要到资本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去,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资本过剩,它导致的问题很复杂,变化很多,容易糊涂。过去钱多了,会导致通货膨胀,现在不是,会变成通货紧缩,为什么?因为资本转化的科技会造成产能更高,过去说“钱毛了”,是以产能不变为理论假定条件的,所以才有通胀;一旦产能随着资本变化,钱越多,产能越高,价格越低,就会变成通货紧缩了,辛苦搞出来的产品,价钱怎么也上不去。
4.财政收入下降
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20余年来首次跌为个位数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以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来概括这一新常态。
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同口径相比仅增长5.8%,过去都是10%以上,甚至十几的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幅回落到5.8%,显然财政收支的缺口在加大。
结果:倒逼财
税收入制度改革
5.经济风险上升
在四降之后还有一升,就是潜在的经济风险在上升。风险主要是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大家知道去年资本市场有大的波动,人民币汇率也出现贬值,还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等等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二、习总书记总结的“新常态”
对于当前整个经济形势怎么看以及怎么办,总书记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讲,“新常态”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大逻辑。
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把新常态用三个化做了高度概括:
把握住三个化就是把握新常态。
一.速度变化。
1. 千万不要去否定过去的速度,恰恰是因为过去三十多年保持了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经济由粗放走向集约,速度都会回落,所以回落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2.要全面地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6.9%的增速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约束和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
二.结构优化。中国经济在根本说还是结构问题,比较好把握的是产业结构,比如说一产、二产、三产。
三.动力转化。过去经济增长基本上靠三个大量投入:大量资本投入、大量资源投入、大量劳动力投入。但是现在这三个大量投入都遇到了新的问题,不可持续了。
1)大量的资本投入遇到产能过剩,大量的资源投入遇到高能耗、高污耗,进而是高污染、雾霾。
2001—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投资(单位:亿元)
2)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遇到的是人口红利消失。
有些专家认为要靠所谓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替代大量要素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让“动力转化部门让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技术增长的唯一动力”。
科技创新与转型,这个口号喊得很响,但能不能奏效,根本不是几年就可以看得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创新与转型对2016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于事无补。科技创新从来都是高风险的活动,通常都是交给市场去搞,交给市场去承担风险,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动用举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