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docVIP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激、矫正策略 陕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爱萍 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老师: 大家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没有性格、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在二小工作的几年当中,和我打交道的都是特殊学生。这么多年来,我信奉自己的一句名言:特殊的学生,教育的财富。医生只有在诊治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才能锤炼自己的医术,教师只有在和特殊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才知道我们所遇到的特殊学生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攻击行为”,今天结合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工作案例,和大家交流关于“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激、矫正策略”的话题。希望对大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攻击行为及其危害 在我们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生的按照是否妨碍他人而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向自己的障碍,一般不明显妨碍他人,如交往退缩、抑郁、焦虑或恐惧等,这些障碍主要损害的是本人,其后果是造成本人的不适感。发现暴怒、蛮横无礼、缺少同情心、爱责备别人十分好斗,易激惹,,这种孩子我们称之为攻击性的孩子。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男孩的攻击性强于女孩。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攻击行为不仅影响他人,更会妨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较难适应社会,甚至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生物本能,一为追求身体快乐、追求融合的爱本能另一为追求死亡、分裂与毁灭的死本能,死本能又称攻击他人或攻击自己的本能。其能量指向外时就攻击伤害他人,指向内时就虐待与伤害自己。由于攻击是一种本能,所以其力量十分强大,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对战争的狂热、对对抗性比赛如拳击、足球等喜爱就是缘于此。这种先天的攻击能量在童年时期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约束或发泄,就会造成攻击性格,影响人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道拉德和米勒认为,攻击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引起的,挫折容易导致人的攻击行为。因为挫折会导致人的消极的情绪,消极情绪的发泄就是攻击行为。 在,凡是爱打架的大都是各科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中屡经挫折,得不到表扬,就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家庭比别人差,学习比别人差,比别人差,屡经挫折,没有个人价值感,别人根本瞧不起自己,不理解自己。而唯有架闹事时,和校长才开始重视自己,开始批评自己,他的这种受关注、受重视的需,以打架闹事这种异常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批评在常看来是惩罚,而在他看来正好是强化,是希望达到的行为后果。孩子和家长可以构成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形成孩子的攻击行为习惯。例如,一个孩子想摆弄一个钟表,母亲制止他,于是孩子又打又闹,纠缠不放,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屈服,让他放手去玩,结果孩子在打闹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母亲则通过屈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的安静,以后孩子就会习惯用打闹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母亲则学会通过对打闹的让步来平息孩子的情绪,这样就会构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孩子惯于攻击行为,懂得只有实施高压策略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家庭对孩子的伤害他人的行为施以强烈的惩罚(如体罚),但这样造就的孩子不仅不会收敛自己的攻击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常攻击别人。这是因为,儿童在自己受惩罚过程中,了用高压手段或暴力手段的有效性,所以,面对冲突、面对弱者时,他使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他高压攻击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家服服贴贴,在外欺侮别人。 遗传因素。有调查结果表明,攻击性儿童父母的性格特征有73.7%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其中双亲都性急的占36% 。因此,兴奋、冲动和攻击性强的儿童常常是父母特质的继承。 2、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群体和大众传媒(电影、电视、网络)等。 3、个体性因素 包括道德水平发展、自控能力,社交水平、个人经验等。 三、攻击行为的应激策略 具有攻击行为的学生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做法是三部曲:先接纳、再共情、后晓理。 案例一: 把话说到他的心坎上 时间:2010年9月17日早上7:50 地点:学校厕所门前 经过:今天早上7:50,我和几位校长正准备去教体局开会,二2班的杨瑞妮老师急匆匆地来找我:张老师,你快去吧,张如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