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题能力.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题能力.doc

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从日常生活找突破口,通过还原、体验、感悟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活实际的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能够诱发学生内在学习知识的潜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锤炼学习的能力。   依托生活,习得数学知识   多彩的日常生活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生活经历是认知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感知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自然习得数学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教学伊始,某教师播放课件:“一群孩子们进入超市认真精选自己所需文具的生动画面,呈现出书包67.8元、钢笔8元、文具盒20元、转笔刀28.82元、日记本8.5元、橡皮擦3元。”该教师问:“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你能把这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分一分?”学生们积极思考,很快把钢笔8元、文具盒20元、橡皮擦3元归为一类;把书包67.8元、转笔刀28.82元、日记本8.5元归在一起。接着教师又启发:“为什么这样归类?”学生们说:“8、20、3这些数我们学过,它们都是整数。”“书包、转笔刀、日记本的钱数都不是整数。”这时,教师顺势引出“小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学习。   感受生活,训练个性思维   众所周知,不同学生的思维不同,对生活的感知也有差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从生活中观察、感知、提取数学常识,让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独特的生活情趣,开阔学生的个性思维。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老师提前让学生到超市购物,并请同学们把购物清单带到课堂,根据购物清单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在展台上展示了唐媛同学的购物小票。   唐媛同学提出的问题是:“①一枝毛笔和一本记录本共用多少钱?②一块香皂比一包洗衣粉多多少钱?请大家帮助我解决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展开讨论,积极思考列出了算式:6+1.9= 元;4.8-2.8= 元。老师又问:“看到这张购物清单,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习小组又活跃起来。第三小组提出问题:“小票列的四种商品的价钱真的与电脑算出的钱一样吗?”第四小组提出问题:“我们帮唐媛同学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找的钱对不对。”随着提问、回答,黑板上出现了不同的算式,同学们各自讲出了算式的道理:6+1.9+2.8+4.8= 元;(6+1.9)+2.8+4.8= 元;6+1.9= 元;4.8-2.8= 元;50-(6+1.9+4.8+2.8)= 元……一张小票竟然蕴藏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在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精彩。   再现生活,提高解题技能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夏天来了,老师带领四(2)班的39名同学去公园游玩。公园里有两种游船供大家选择,大船每条限坐6人,租金每小时10元;小船每条限坐4人,租金每小时8元。让同学分组讨论,怎样租船更合算呢?第一组四个同学分别列出四种不同算法:39÷6=6(条)……3(人),10×6+8=68(元);40÷4=10(条),10×8=80(元);40÷6=6(条)……4(人),10×6+8=68(元);40÷(6+4)=4,(10+8)×4=72(元)。   大家讨论后,发现第三道算法最合算。让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开拓了思维,掌握了解题技能。   还原生活,学会链接运用   数学是更好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奥妙和价值,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讲解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播出动画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后,问:“同学们,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呢?可以怎样列式呀?”学生列出:“3+3+3+3+3=15(人)”的加法算式。教师又问:“小飞机里的人数有5个3?”紧接着,教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将3人一组地还原入飞机舱内,引入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说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算式:3×5=15(人)或5×3= I5(人)。该教师利用动画吸引学生,又引导学生从加法过度到乘法,给学生植入了学法的迁移。学生再解:“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生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锤炼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实价值。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