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管理的电力需求响应支持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docVIP

基于能源管理的电力需求响应支持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能源管理的电力需求响应支持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   摘 要   当前国内外对电力需求响应的概念理解多样,本文在总结电力需求响应的本质需求、需求响应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系认识基础上,阐述用户侧能源管理对需求响应能力提升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实施架构,以及中国现有电力体制下已有政策如何应用。基于概念理解和设计,提出已有政策在技术层面的推广和应用途径,充分发挥用户侧能源协调控制对负荷曲线的调节能力,为需求响应的实施提供架构支持。   【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 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市场 价格激励 有序用电   1981年,美国EPRI正式提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提出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不时召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讨会,对如何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了探讨。随着技术发展,美国又进而提出了”需求响应”的概念,并逐步推广到世界范围。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对通过实施能效电厂和移峰填谷技术等实现的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和转移高峰电力负荷,东部地区每千瓦奖励440元,中西部地区每千瓦奖励550元;对通过需求响应临时性减少的高峰电力负荷,每千瓦奖励100元。需求响应已成为电力科研、生产运行的一个新的热点,如何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研究、实施和推广需求响应,是摆在我国电力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1 需求侧管理与需求响应   1.1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0年,美国投入15.6亿美元实施DSM项目,节电537亿kwh,减少高峰负荷2200万kw。电力需求侧管理一般包括技术、经济和行政手段三种方式。   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或改变用电方式。如节能照明、高效电机、降低线损、建筑绝热,还可利用蓄冰蓄热设备来达到移峰填谷,或利用负荷控制技术直接削减高峰用电等。   经济手段则主要指电力公司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用户需求,主要包括峰谷分时电价、两部制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高可靠性电价等。   行政手段是在我国电力负荷高速增长阶段,单纯依靠技术、经济手段难以满足电网供需平衡情况下,由政府协调电力用户实施有序用电,进行错峰用电和限电,对需求侧用电行为进行适当的管理和引导。   1.2 电力需求响应   按照用户不同的响应方式将需求响应划分为以下2种类型:基于价格的DR(price-based DR)和基于激励的DR(incentive-based DR)。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在2008年底的统计,大约有8%的美国用户参与了DR项目,所有DR资源总共达到了41GW(约5.8%系统高峰负荷)。2010年,全美高峰削减量达到了32,845MW,较2000年增长了42%。   1.3 两者的辨析   本文认为实施推广需求响应是需求侧管理工作在时代和技术发展过程中工作视角的变化,两者之间并不能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只要能通过合理途径达到经济、可靠维持电网供需平衡,并不需要严格区分。综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电价引导、激励补偿、行政协调,均是开展需求响应和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手段。电力需求响应是电力系统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过程的必然,其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主要区别在于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必须结合各国能源态势和电力体制,通过电价、激励、政策、技术等关键手段予以支撑;实施机构模式可以灵活采用基于现有调度中心的架构等模式   2 需求响应系统架构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中美能源合作项目(ECP)”框架下开展了“需求响应系统试点和可行性研究”项目,选择部分楼宇和工业用户进行了试点,但项目只是验证了用户侧负荷削减的潜力和可行性,缺乏可推广、可复制的的政策和支持。本文提出了在现有电网负荷管理中心的体制基础上,引入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提高用户负荷调节能力,从而提出一种可以支撑需求响应开展的实施架构。   2.1 整体架构   现有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到用户主要供电支路(一般不超过4路)的控制,若直接对某一路支路进行远程断电,对用户的正常用电影响较大。而本文提出基于电网负荷管理中心现有系统,增加用户能效管理系统,可以配置精细化的用电响应策略,从而构建由系统主站、通信网络、负荷管理终端、用户能效管理系统组成的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电网负荷管理中心   在现有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动需求响应的运行理念,通过对主站、负控终端的升级,提供一种可靠、友好的电力负荷调节系统。既可向用户提供一种自动、智能的负荷控制手段;又可以向负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