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字与中国建筑的木文化皮敏捷.docx

汉文字与中国建筑的木文化皮敏捷.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文字与中国建筑的木文化皮敏捷

现当代建筑赏析期末论文姓名:皮敏捷院系:工学院学号机 汉文字与中国建筑的木文化【关键词】 汉字 建筑 拼音 木 语言【内容提要】 语言文字是一个文化圈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字体现了一个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汉文字的特点与中国建筑的木文化有着深层次的共同本源。本文从文字出发,试图探讨文字形式与建筑形式内在关系。方块字堆建的巴别塔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圣经·旧约·创世纪》巴别塔的倒塌出于西方人对于上帝的敬畏,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西方对于语言的态度。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区分文字系统的时候,将文字系统区分为主要的两种:一是通常所说的表音系统;另外一个就是表意文字系统。相对于广泛存在的表音文字系统而言,成熟的表意文字系统却很少,甚至可以说现存唯一成熟的表意文字系统就是汉文字。 表意文字虽然不是完全脱离语音的影响,但是它是从更抽象的视觉意义表达自己的语言含义。表音文字阅读起来或更多的联系语言的说,它建立的是一种视觉到读音的映射。区别于拼音文字,汉字的功能实现不是建立在语音的表现上的,确切的说应该是建立在音形意共同表达基础之上的。现在通行的一种观点认为,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语言形式决定了文字形式,虽然这种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从很大程度上体现并强调了文字与语言的休戚关系。汉语的单位是语素,相比于拼音文字语言的音素单位,汉语并没有强烈突出语音的主导地位。因此相应的汉文字更加弱化了语音的影响,更多的从一种类似于抽象符号的方面产生自己传导信息的作用。公元前四世纪前后是人类思想爆发的一个时代,西方文化的代表希腊与东方的中国差不多同时诞生了自己文化思想的精华,这就是被公认为“轴心时代”的伯里克里斯时代和战国诸子时代。二者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就语言文字方面二者却又很大的不同。柏拉图是极其推崇甚至崇拜语言,认为语言是世界和真理的本源。而战国的庄子却极其不信任语言,而更加偏向于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去阐释自己的思想。拼音文字的作用基本就是从空间上去再现语言,对于主体的语言,它只是一个客体。因为语言时间的一维线性性,空间存在的拼音文字也仅仅只能以一维的线性方式去展现自己的载体作用。柏拉图对于语言的崇拜跟这也有关系,真理的唯一性决定了它的表述的一维线性性。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想在这就已经有所体现。汉文字的抽象性正好切合了汉语及中国人的字思维——意象思维、整体思维等等。“汉字有道,以道生象,象生音义,象象并置,万物寓于其间。”(石虎1996a)。可以说希腊字母是逻辑性的,而汉字却是诗性的。因为拼音文字的逻辑性,西方人永远想不到巴别塔倒掉以后该怎么办。强调言文一致的结果是当言因地域或时间的隔离而变化时,作为二级从属符号的文就很难起到作用了。而汉文字却渐渐脱离言的控制,独立发展为一套自己的视觉交流体系——文言,虽说不能完全脱离语言的影响,但是从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信息承载体的空间与时间的连续性。甚至于文言慢慢变成一种文化的内在核心,将整个中华民族维系在一起。上面提到汉字的诗性、整体性,这也是汉字拥有包容功能的一个前提,从而促进了汉字成为一种核心。因此,如果中国人去建巴别塔当是另一种情形,然而中国人必然不会想到去建一个如此的通天高塔,因为于中国人是不存在那么一个唯一的高高在上的天神的。汉文字与建筑的木文化总结中国文化的软传统大概有以下这么几点:求平衡的观念;重现实的观念(不追求形而上的东西);爱自然的情趣;含蓄尚意的笔法。这几个观点可以总结为一种木文化观点。木之生长,必求平衡,生长不可偏废一方;木之生活,必重现实,生活不可脱离实际;木之生存,必好自然,自然乃木之本性;木之生造,必求尚意,无意而木不成材。汉字以其本身的特点正好体现了这一种木文化——字形的平衡、自然的象形、抽象的寓意等等,又或者说这两者之间其实有一种一体的关系,都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构成。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从数学逻辑美方面对帕特农神庙的赞美正是西方晶体性哲学的体现,是一种对晶体真理永恒的追求。中国古代建筑都以木结构为主,而且即使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建筑形式以及构成方式都有很大的统一性与延续性。这是一种基因本性的体现。木的生物性决定了它拥有的基因本性,一种传承与变化相统一的进化性质。而这种进化性质体现在建筑上便是中国建筑的永恒性特点。永恒对于建筑来说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西方石质建筑的永恒是一种晶体性的体现,逻辑不变性是它的内在核心。而中国的木质建筑所追求的永恒却有很大不同,于中国人看来永恒并非持之不变。“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是一种变中而统一的永恒,是一种变化中统一向前进的过程。“天圆地方”是中国人的世界,圆象征天上万象变化不定,方象征地上万物各有其形,而“天人合一”便成了中国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