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读杨开慧托孤信:情真意切,如泣如诉.doc
重读杨开慧托孤信:情真意切,如泣如诉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开长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到距长沙市110华里的板仓老家开展地下斗争。此后一年多,杨开慧都没有毛泽东的音讯。1929年3月,杨开慧在处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文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充满无尽的思念和忧伤……
情真意切的信
一弟:亲爱的一弟!
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如(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一排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利(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是发了神筋(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杞忧堪嚎,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这是杨开慧1929年3月写给她堂弟杨开明的一封信。文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充满无尽的思念和忧伤。写这封信时,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丈夫的音讯了。
杨开慧处境艰难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开长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到距长沙市110华里的板仓老家开展地下斗争。别后的日子,夫妻二人各自处于生死险境,彼此惦念牵挂,却难以取得联系。
9月8日,毛泽东途经浏阳张家坊时,被团防局的“清乡”队抓住。在被押送去处死的路上,他机智脱险,死里逃生。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10月,毛泽东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在板仓的东南面,仅数县之隔,却因“清乡”团的“铲共”活动而路途险恶。毛泽东上山后,用暗语给杨开慧写过一封信,说他出门后开始生意不好,现在好了,兴旺起来了。杨开慧收到信后激动万分,立即回信。然而,长沙到井冈山的秘密交通很快被敌人切断了。杨开慧曾多次寻找湖南省委,因省委数度被破坏和搬迁,一直联系不上。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很担心。
当时,长沙、武汉乃至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1928年春,夏明翰、郭亮、向警予等相继被捕、遇难,国民党报纸上连篇累牍杀共产党的报道。在井冈山上的毛泽东十分牵挂杨开慧的安危,他动员茅坪一个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打听消息。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没有找到杨开慧,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信以为真,悲痛万分。
而事实是,敌人来板仓捉拿杨开慧,但杨开慧提前得到消息躲了起来,在当地群众掩护下化险为夷。为了更好地保护杨开慧,当地群众刻意四下传播杨开慧已死,用以迷惑敌人视听。吴福寿并没有了解到实情。
1929年以后,杨开慧在板仓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她在3月7日的《国民日报》上看到朱德妻子萧奎联(伍若兰的化名)被杀后挂头示众的消息,既震惊又愤怒。她对自己的前景很是忧虑,总觉得死亡如影随形。她把与毛泽东联系上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堂弟杨开明身上。
杨开明,即信中所称“一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一直在安源工作,帮助组建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武装。1928年6月湖南省委迁到安源后,被任命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并被派往井冈山工作。1929年1月,杨开明由井冈山到上海,代表红四军前委向中共中央汇报。3月,杨开慧从亲戚那里得知杨开明到上海,立即提笔给他写信。
信中,杨开慧流露出作为女人软弱的一面,“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寂寞”。她把能联系上的亲人一弟、仁、秀当成最后的依傍,“仁”、“秀”指的是杨开慧的堂妹杨开仁和杨开秀。同时,她又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定和勇敢:“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当真切感到死神接近时,她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3个孩子。此时岸英7岁,岸青6岁,最小的岸龙才2岁,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已改为杨姓。杨开慧无法想象,3个这么小的孩子找不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