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乡风华第4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潮乡风华第4期

  本 期 导 读 潮乡风华 【培训聚焦】 ▲中青班学员赴上海复旦大学拓展培训中青班 第4期 海宁市第十四期中青班班委会 编 2012年11月1日   【培训聚焦】 中青班学员赴上海复旦大学拓展培训全体学员赴上海复旦大学,百年老校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开始为期一周的思维风暴。在开班仪式作动员讲话,把握深层次接触学习上海经验的机会,本次赴外培训,旨在依托复旦大学的优质资源,帮助我市中青年干部了解上海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知识结构转型升级,使学员们能在学习工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历练与进取,更好地服务两富海宁建设。本次培训的授课教师,既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浦东干部学院和上海市委党校的知名教授,也有来自民建上海市委、杨浦区委组织部的领导,课题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经济形势分析、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发展、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展开。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先进经验,上海市杨浦区委组织部张主任、黄浦区委党校杜教授分别介绍了杨浦区“一线工作法”、黄浦区“4+1”群众工作法的主要做法和启示。通过对先进典型经验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中青年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中青年干部今后更好地投身群众工作实践。 第二个阶段是集体研讨。中青班学员根据自身群众工作实践经历,就工作中碰到的困惑、难题向两位老师作互动式交流,围绕“一线工作法”的操作问题、社区党建、群众工作如何走进青年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思想的自由碰撞中,加深了对群众工作的理解,并逐步形成了对群众工作的方法指导。 (马彩萍 供稿) 中青班,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被称为中国视觉产业的“硅谷”、“上海的‘苏荷’(SOHO)”。其发展轨迹代表了上海市商业文化街发展的基本历程:1998年前只是一个马路集市,“脏、乱、差”问题严重,实为害群之马;1998年9月开始,经集市入室、道路整修、功能定位、定向择商、同业集聚等系列转变;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进行招商,各种画廊、设计室、工艺品商店、咖啡店等陆续入驻,形成了上海主题创意产业的集聚。“田子坊”功能定位也符合了服务业升级转型的趋势:由传统的社区商业配套功能升级为集商业、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全新的综合体。“田子坊”先后被评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通过现场教学,每一位学员都被这原生态的历史风貌与创意、智慧的完美结合所感染,“田子坊”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特色的主题和创意,才能使一个地区有热点、有注意力、有影响力,主题和创意是构成吸引力的要素。学员们表示,在我市城市有机更新、服务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作为“百里钱塘”开发建设核心的盐官古城,可否借鉴参考“田子坊”发展模式,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在盐官已有的独特潮文化基础上,实现与名人文化、灯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结合和展示,实现与皮革、经编、家纺等海宁特色产业和创意区的结合和展示,可开展“人潮竞速”的马拉松比赛,在古城建设硖石灯彩、皮革、经编、家纺、民俗展示馆,成立设计创意区等;二是保存和恢复原有历史建筑、传统河道等,特别是要凸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和“人家”,如修缮特色民居、新开河道、恢复重现安澜园等,以重现古城原有风貌;三是加强和加快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古城作为“百里钱塘”核心的综合服务功能,从而带动和促进东西两翼发展。 (沈思阳、沈惠利 供稿) 复旦之行 不虚此行 中青班学员热议上海复旦大学拓展培训 ——“我觉得张老师鬼点子多。” ——“朱教授的讲课观点非常实在。” ——“章教授把经济和历史结合的很贴切。” ……上海回海宁的路上,学员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在复旦学习的收获和感受。10月22—26日,第14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在复旦大学经历了紧张而活泼的五天培训,七堂专题讲课,一次集体研讨,一次现场教学,把五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场犹如头脑风暴般的洗礼,让我们在学习中交流、思考、领悟,达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效果。 五天的课程,大家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是“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思维模式创新、工作理念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等等,教授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独特的分析角度向学员们诠释了他们对“创新”的理解,同时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引发了大家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等的深度思考;集体研讨一课围绕一线工作法,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问题,从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