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病毒的遗传结构.ppt

196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病毒的遗传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6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病毒的遗传结构.ppt

196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病毒的遗传结构 制作者——张婵 生物工程学院031班 诺贝尔奖得主简介 Max Delbruck Alfred D.Hershey Salvador E.Luria 实验概况 噬菌体的结构及其复制过程 Delbruck的贡献 Luria的发现 Hershey的实验证明 科学意义 谢谢观看 发现病毒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中核糖核酸所起的基本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义。沃森和克里克受启发,很快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因此获一九六二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亚伯(W·Arber)等人于70年代在分子水平上解开了这一谜团:细菌的酶对于入侵噬菌体DNA发生作用,将其切成小片段。而这些DNA被特殊修饰“标记”后就不会被切割了。亚伯找到了这种切割的酶,叫做限制性内切酶,它能识别DNA顺序上特定的DNA位置并在这个地方切割。这种酶后来被广泛地使用于基因工程中,亚伯因此荣获了1978年度诺贝尔奖。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 Max Delbruck (1906-1981) 1930年获哥丁根大学理论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加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系并获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薪金 1945年加入美国籍 196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阿尔弗雷德.戴.赫尔希 Alfred D.Hershey (1908-1997) 1934年获得密执安州立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1958年获得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的拉斯克奖,同年荣获美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获美国科学院的金伯尔遗传奖 萨尔瓦多.爱得华.卢里亚 Salvador Edward Luria (1912-1991) 1935年获都灵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40年进入巴黎镭学院工作 1953年出版的《普通病毒学》 196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 1952年Hershey和Chase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T2的蛋白质,并用此T2去感染E.coil。经培养后,将培养物在匀浆器中充分搅拌,使吸附在E.coil表面的T2脱落。通过离心,菌体沉淀在管底,而T2颗粒则留在上清液中。结果发现,35S标记物存在上清液中,32P却在管底菌体内(如图)。 实验说明,T2感染E.coil过程只是将DNA注入菌体内,而蛋白质空壳仍留在体外。 由此证明,T2DNA携带了其全部遗传信息, 即:T2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德尔布吕克和他的“噬菌体学派”以精确、严密的实验,完整、系统的理论分析证实了“突变”在细菌细胞内的现实存在,攻克/拉马克主义的最后堡垒;确立了噬菌体乃至一切病毒复制机制;通过病毒复制研究了基因复制,阐明基因稳定性是基于某种复杂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这一重要论断;最终证实复杂分子即DNA,从而完成了创建分子生物学的大业。他新开辟的科学领域被人誉称为生物遗传学史的继孟德尔之后的“第二次革命”,他所播撤下的革命火种至今仍然在科学界呈燎原之势,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更美丽的巅峰前行。 1943年1月,卢里亚前往布鲁明顿的印第安那大学,在一次著名的教师舞会上,他想到了如何证明细菌基因的突变。不久,他便与德尔布吕克合作发表了著名的“卢里亚-德尔布吕克波动试验”。这是信息学派的一项开创性成果。       卢里亚的第二项发现是X射线“致死”噬菌体的重组修复。卢里亚和德尔布吕克在合作中,发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些被X射线操作致死的噬菌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又奇迹般地复活了。1946年,卢里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致死噬菌体复活必须同时有两个或多个存在才能成功,原来这两个或多个噬菌体仍能感染细胞并在细胞中进行重组(即交换了部分基因),重组的结果得到了一个具有破坏细菌功能的“活”噬菌体。打个比方说,两根在不同部位破损的竹杆,若分别把好的部位截下并拼接起来可以得到一根没有破损的竹杆。卢里亚关于噬菌体重组现象的发现第一次表明,噬菌体也是有基因的,因为重组也是基因的行为特征之一。       卢里亚的第三项成就是细胞基因限制/修饰现象的发现,那是另一次偶发事件。1952年,他得到了一种特别的突变菌,噬菌体可以感染并杀死它,但并不释放出噬菌体来,卢里亚一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一天,卢里亚不小心将装有被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的试管打碎了——卢里亚的动手实验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到隔壁借来了痢疾杆菌(志贺氏菌),他认为结果应该大致相同。结果被感染的痢疾杆菌释放出了噬菌体。这一结果使卢里亚感到既迷惑又兴奋,后来秘密揭开了:噬菌体在突变菌中被修饰了而不能生长,只有到其它菌种上才能繁殖。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 吸附 吸附是噬菌体与菌体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