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专业
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建筑设计方案任务书;
2.国家及深圳市相关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3.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建筑规划设计条件。
一 项目概况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顺应深圳文化发展需求,龙华新区规划建设一个文化体育公园,使其成为集生态、文化、体育运动为一体的特色公园。
项目位于观光路和观兴东路交叉口处,北侧为城市快速干道观光路;东侧为城市次干道观兴东路;南侧和西侧紧邻城市住宅用地,为公园提供就近服务群体。公园总用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项目要求设计一座小型游泳馆,一个室外游泳池,至少12片篮球场,2个门球场,以及供群众休闲运动的各种活动场所。
二 总体规划
规划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力求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生态节能、舒适宜人的绿色运动场所。在营造风景靓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将游泳馆与优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合理的功能布局
公园规划主要由游泳馆区、生态广场区、景观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等四大区域组成。“游泳馆区”位于用地的北侧,靠近城市快速干道观光路,是公园跟城市对话的形象窗口。同时考虑用地北侧现有高压线和变电站,游泳馆也对高压线和变电站做了合理的退让。“生态广场区”位于游泳馆区和景观休闲区之间,是公园人流锻炼、交往、举行各种集体活动的集散场所。“景观休闲区”位于园区相对安静的中心位置,是市民休闲运动、游览参观的静态场所。“体育运动区”位于公园的西南角,靠近西南侧的居住区,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篮球运动场所。规划还围绕整个园区设置环绕漫步道,把游客合理有序地导向各个活动场所,引导人们进入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各具特色的入口空间
规划在园区分别设置了东入口区和北入口区等主入口空间,以及多个次入口空间。使园区的入口空间主次分明,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
东入口区,公园的主入口空间,设置入口广场、玉壶雕塑、树阵等活动场所,是市民拍照留念、跳舞集会的主要集散地,
北入口区,园区对外的形象入口,也是游泳馆区的主入口。设置入口广场、绿化雕塑、运动员雕塑等内容,强调体育文化及绿色生态主题,为今后举行游泳比赛营造大气、热烈的氛围。
设计还在公园的南侧和西侧设置多个次入口广场,使公园与周边环境实现无缝连接,增强居民的参与性。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
规划结合道路交通和功能布局分别在园区北侧和南侧设立两处停车场。
北侧设置地面停车场,主要供来游泳馆区的车辆使用。南侧在篮球场下面设置半地下停车,可自然通风采光,主要供社会车辆使用,既节约用地,又节省造价。
两处停车场设置使车辆消失在公园的边缘,形成很好的人车分流系统,确保公园游玩人群的安全性。
一体化的场地设计
规划用地与观光路和观兴东路分别有近4米和2米的高差。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差,结合场地艺术在园区北侧和东侧设置景观台地,为公园创造高低错落的广场空间和立体的绿化平台,营造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空间效果。与此同时,设计还把游泳馆、游泳池、以及景观场所有机连接,使建筑和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与地势和谐、与城市开发统一的规划特色。
三 规划特色
规划以龙华新区的区位优势和景观特色为主导,在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和区域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用简约、精致的规划语言,结合“山”“水”“人”“画”等诗画意境,力求使空间、文化、场地达到和谐统一,创造出融入自然的景观效果。
山
以“都市绿心,文化绿洲”为景观设计理念,在园区南侧的景观休闲区和体育运动区设置大量的山脉状微地形,强调自然山林的景观氛围,植入以“体育”为主题的文化内涵,形成多维度生态文化空间。
水
游泳馆区由“室内游泳馆”和“室外游泳池”组成,设计以书法中的“水”为原型,汲取书法中灵动的意蕴和美学灵感,用动感连续的室外走廊把游泳馆和游泳池连成一体,使之功能上相符相承,形象上高度统一,展现动感高雅的气质。
设计通过室外通廊把游泳馆的观众人流直接从广场直接引向二层平台的主入口处,再经由二层的入口大厅分流至座位。运动员,管理人员,裁判等则由一层进入游泳馆。使观演人流和工作人员及运动员直接明确分流。
设计还在游泳馆内的泳池一侧设置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室内的活动场面跟室外的山体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