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5. 经济持续波动的原因 连续单向冲击:必会引起产出持续波动。这一点容易理解。 一次严重冲击:引起经济持续波动须有两个重要前提。 前提1:新资本从订购到供应,需有较长的一段时日。 需求配备期:满足增长了的需求所需的较长时日。 配备期内收入增长:在这段较长的配备期内,工人将提供更多劳动,挣到更多工资,从而收入持续上升。 前提2:随着收入变化,家庭消费模式是慢慢调整的。 消费模式分期转变:家庭消费模式并不是随收入变化立即变化,而是要分好几个时期来逐步转变。 完成转变之前:家庭一直享受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总产出在这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应地保持较快增长。 结论:一次严重冲击也将引起经济持续波动。 (二)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政策研究 早期新古典主义:只有货币政策研究,没有财政政策研究。 巴罗(R. J. Barro):复兴李嘉图等价论断。 李嘉图等价论断:在一定条件下,税收与公债等价,即税收融资与公债融资的效果相同。这是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布坎南(1968)在《公共品供求理论》中称其为李嘉图等价论断。 巴罗的《财政理论的新古典方法》(1989):运用新古典主义思想观点发展了理性人假设,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进行了研究,复兴了李嘉图等价论断。 李嘉图等价论断复兴的重大意义:不但结束了新古典主义不研究财政政策的历史,开辟了新古典主义财政政策研究的新篇章,而且向凯恩斯主义关于公债作用的论断提出了挑战。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非中性,把减税举债看成是刺激总需求的重要途径;巴罗则认为公债中性。 * (一) 税收与公债 税收与公债的相同之处 政府收入手段:税收与公债都是支持政府支出的财政融资手段,政府收入等于税收与公债之和。 取之于民:税收是从公众手中要来的财富,公债是从公众手中借来的财富,都取之于民。 税收与公债的不同之处 法律上的区别:税收是强制性的,公债是自愿性的。不交税,触犯法律。不买公债,不违法。人们是否愿意购买公债,取决于公债利率。 深层次的区别:税收直接减少了人们的消费;公债减少了人们的当前消费,却增加了人们的未来消费。 对政府的区别:税收没有加重政府支出的未来负担,而公债则加重了公共开支的未来负担。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政策研究 * (二) 凯恩斯主义关于公债作用的观点 问题:公债对人们行为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债务债权人一致:公债的债务人是政府,代表国家,代表公众;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与债权人的根本利益相同,政府欠公众的债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 信用有保证:政权稳定性保证了公债偿还有保证,从而公债没有信用危机。 造福后代:并非父债子还,而是父财子收。公债不但不会给子孙后代构成负担,而且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更多财富。举债可促使资本更多地形成,从而加快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结论:公债不但是弥补赤字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减税举债是刺激需求、促进增长和增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政策研究 * (三) 李嘉图关于公债作用的观点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政策研究 李嘉图关于公债的论述 公债与税收表面不同:表面上,公债不同于税收。税收减少了个人的财富,而公债并没有减少个人财富。 公债与税收实质相同:实际上,公债等同于税收。政府举债意味着公众未来的债务偿还义务,由举债支持的减税将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因此,公债只不过是税收的延迟而已。 公债与税收效果相同:当人们意识到了公债不过是税收的延迟,就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当前可支配收入减少,这与当前征收同等数额税收的效果是一样的。 李嘉图的推断:税收与公债等价。不过,李嘉图又担心这一推断在现实中可能行不通。 * (四) 巴罗关于公债作用的观点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政策研究 巴罗的观点:巴罗坚持理性人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说,认为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恰恰是遵循李嘉图所述的逻辑行事的。 巴罗的分析:巴罗认为,李嘉图之所以担心他的推测在现实中行不通,是因为怕公众意识不到。其实,公众都具有理性预期。要说意识不到,那也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意识到当前减税只不过是税收推迟而已,并且能够准确地预期未来的债务偿还义务。 公众行为: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会在当前把相当于未来税收增加的那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发行公债与当前征收同等数额税收是一样的效果。 复兴李嘉图等价论断:巴罗根据自己的推理,认为李嘉图等价论断不但正确,而且在实际中完全行得通。作为支持政府支出的两种手段的税收与公债,其效果完全相同。 * (五) 财政政策的无效性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政策研究 李嘉图等价论断复兴的政策含义:由于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认识到减税举债不过是税收延迟而已,并非真正减税,因此政府举债收入都将被私人储蓄等额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