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绪论细胞.ppt

  1.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绪论细胞2007绪论细胞

脂质双层是一种二维流体 膜的流动性影响因素: ①胆固醇的含量 ②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 ③膜蛋白的含量 继发性主动转运通常是通过转运体来完成的 载体也称转运体(transporter),可分为: 单向转运(uniport),单向转运体(uniporter) 同向转运(symport),同向转运体(symporter) 反向转运(antiport)或交换(exchange)其载体称 为反向转运体(antiporter)或交换体(exchanger 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overshoot)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 3.膜电导与离子通道 Na+在膜内外的不平衡分布,细胞外浓度高,而细胞内浓度低。 细胞膜对Na+具有通透性, Na+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 由Na+的扩散形成电-化学平衡电位。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2. 复极化过程 Na+内流停止,K+外流 膜复极化 复极化到Rp(兴奋前的状态) K+通道阻断剂、 Na+通道阻断剂 对动作电位的影响 刺激 膜去极化 Na+的通透性增大 Na+内流 快速去极化(锋电位的上升支) (三)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 ?? 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任何变化。 包括三个参数: ① 刺激的强度 ② 刺激的持续时间 ③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在实验中经常使用电刺激 1.刺激 阈强度: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2. 局部反应 指细胞受阈下刺激时,在局部产生的微小去极化。 阈下刺激 少量Na+通道开放 少量Na+内流 微弱的去极化 特点: ① 不表现“全或无”的特征 ② 电紧张传播:从不足1毫米到几毫米 ③ 可以叠加: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3. 局部反应向动作电位的转化 刺激 膜轻度去极化 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少量Na+内流,膜轻微去极化 局部反应 动作电位 “阈电位” 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 Na+快速、大量内流 进一步去极化 快速去极化(锋电位的上升支)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 局部电流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有髓纤维-跳跃式传导 1.兴奋 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兴奋的本质 是动作电位。 2.可兴奋细胞 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二)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常用阈强度衡量。 (三)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包括:环一磷酸腺苷( cAMP) 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 环一磷酸鸟苷(cGMP) (二)几种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1.受体-G蛋白-AC途径 心肌细胞:PKA可使钙通道磷酸化,增加细胞膜上有效 钙通道的数量,因而可增强心肌的收缩。 2.受体-G蛋白-PLC途径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心房钠尿肽(ANP) 一氧化氮(NO)受体 特点 (1)受体分子只有1次跨膜。 (2)受体分子的膜外侧有配体结合位点,膜内侧结 构域本身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分子直接结合 (而不需要G蛋白(三聚体G蛋白)参与。) 分类 1.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受体、生长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等。 三、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受到化学信号、电信号和机械信号的调控, 因此也可以将通道看作是分别接受上述信号的受体。如N2型Ach型受体。 四、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古埃及关于电鱼击人的记载 目前,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各器官的电现象的产生,是以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本节重点介绍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征:记录到的电位都是负电位,如: 神经细胞约–70 mV 骨骼肌–9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