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评价高炉生产效率的 一种核实方法 一种实用工具 项钟庸 王筱留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北京 炉腹煤气量的性质 2 1 3 炉腹煤气量指数与风口耗氧量 应用Rist线图的校算方法 4 一种评价热量消耗的工具 本世纪钢铁产能过剩,过去主要以强化高炉操作为主导,正在转变到降低能耗,降低燃料比的方向上来。 因此,近年来降低燃料比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为此,推动了高炉理论研究、过程理论、解剖调查等,对炉内现象研究的热潮。 精料,以及操作技术的进步,炉况稳定,进一步积极研究降低燃料比的条件和可能性。 在这方面,我们在会议论文集上介绍了一些研究方法。 我们按照大会要求,在此应用A. Rist线图分析当前进一步降低燃料比的一些方向,供大家参考。 前言 炉腹煤气量指数 改善炉料 透气性 提高原燃 料质量 改善炉内 煤气分布 炉腹煤气 提高煤气利用率 风口耗氧量 吨铁炉腹煤气量 降低燃料比高利用系数 炉腹煤气量 热平衡 物料平衡 Rist线图 炉 内 煤 气 流 速 热 能 化 学 能 1 炉腹煤气量的性质 方框红点表示最低燃料比 圆形绿色点为各高炉操作期间平均燃料比 右上角的黑色圆点为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2000m3级高炉的“U”字型回归曲线 U 字型 反映强化与 降低燃料比 之间的矛盾 ? 随着炉腹煤气量指数χBG的增加,高炉面积利用系数并没有明显上升,而是吨铁炉腹煤气量vBG迅速上升;风口耗氧量和燃烧带热收入的上升,煤气利用率降低。 为了充分利用碳素的还原能力,减少风口耗氧量,提高煤气利用率是我国高炉亟待重视的问题。 2.炉腹煤气量指数 与炉腹煤气量和风口耗气量 炉腹煤气量,m3/min: 风口耗氧量,m3/min: 炉腹煤气量指数 与风口耗氧量和煤气利用率 FR Q2 507.1(503) 254 49.24 N2 507.3(515) 269 50.15 T2-2 535.7(600) 322 42.54 红色为校算后的数据 在图1(b)中为Q2、N2、C2和T2-2炉腹煤气量指数与吨铁风口氧气量和煤气利用率的关系 (1)操作指标较好的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在66m/min以下。炉腹煤气量指数较高燃料比也较高。 (2)操作点经常在“U”字型的上升段上,说明调整强化程度可以降低燃料比。 (3)燃料比回归曲线的最低点在500kg/t以下的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均在60m/min左右。 说明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对降低燃料比有利,对高炉操作有重要意义。 数据分析的结果 用提高炉腹煤气量来强化冶炼,不符合降低燃料比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利用系数也得不到提高。 因此,寻求合适的强化程度,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仍然是我国高炉降低燃料比的方向。 反应种类和温度及反应生成热和煤气成份的关系 反应名称 反应式 热效应kJ/mol 温度范围 /oC 煤气成分的变化/% CO CO2 CO+CO2 碳素不完全燃烧 C+1/2O2=CO +125.45 + 0 + 碳素完全燃烧 C+O2=CO2 +408.76 0 + + CO燃烧 CO+1/2O2=CO2 +283.31 - + 0 铁的直接还原 FeO+C=Fe+CO -158.78 1200 + 0 + 溶损反应 CO2+C=2CO -172.34 800~1200 + - + 氧化铁的间接还原 FeO+CO=Fe+CO2 +13.60 1200 - + 0 +125 +409 碳燃烧成CO放出的热量不到完全燃烧热量的1/3。 间接还原消耗热量不到还原的1/10。 3. 运用Rist线图 代号 炉容 面积利用系数 富氧率 风温 燃料比 炉腹煤气量指数 吨铁炉腹煤气量 吨铁风口耗氧量 风口前燃烧温度 风口碳素燃烧 的热收入 估算 直接还原度 m3 t/(m2.d) % oC kg/t m/min m3/t m3/t oC GJ/t % T1-2 2000 56.34 2.73 1182 580 62.0 1587 311 2137 5.10 58.6 T1-3 2000 56.15 2.85 1187 571 60.7 1556 306 2147 5.05 57.7 T2-2 2000 55.73 2.65 1175 602 63.7 1647 322 2146 5.35 62.5 T2-3 2000 55.73 2.68 1182 594 62.8 1618 318 2160 5.29 61.2 G 2318 58.94 3.42 1174 528 58.1 1433 293 2056 4.54 55.8 N1 2500 58.4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