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01水体污染与自净1.2题稿.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环境容量 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 持久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 非持久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和降解 水体的氧平衡(氧垂曲线) 水体的氧平衡(氧垂曲线) Streeter-Phelps方程 水环境保护 水体水质评价 水体水质评价 我国水环境法规与标准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和系统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和系统 开题报告 — * 第一章1.2 物理净化:稀释、混合、扩散、挥发和沉淀作用 化学净化: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合成与吸附絮凝 生物净化:微生物的活动 第1.2 定义: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目标的条件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负荷 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可用函数关系表示为:W=f(C0,CN,x,Q,q,t) 其中:C0-河水中污染物的原有浓度; CN-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X,Q,q,t-分别表示距离、河流流量、排放水量和时间。。 扩散: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发生: 混合: 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 当持久性污染物污水稳态排入河流后,经过混合过程达到充分混合段时,污染物浓度可由质量守恒原理得出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其中,c为排放口下游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cw和ch分别为污水和上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 qw和qh分别为污水和上游河水的流量。 在一维条件下,污水进入河流充分混合后,污染物受到纵向分散作用和污染物自身的分解作用而不断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用下式表述: 其中:v为河水流速;x为初始点至下游x处的距离; c为断面x处的污染物浓度;k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常数; λ为纵向扩散系数。 需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在分解作用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在受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表现为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过程。水中溶解氧变化情况的研究,对评价水污染程度,了解污染物对水资源的危害,合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维河流,在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河流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与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由S-P方程表示。 其中:D为亏氧量(=C0-Cx); C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k1为好氧速率常数; k2为复氧速率。 边界条件:t=0,D=0,C=C0 水环境保护有量和质两个方面。以水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规划提出各种措施与途径,使水体不受污染,以保证水资源的正常用途,满足水体主要功能对水质的要求。 第二节 通过对水体的水质评价能够判明水体被污染的程度,为制定水体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评价是根据监测取得的大量资料,对水体的水质所作出的综合性的定量评价。水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①对不同地区各个时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②分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③分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现状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K)法;水质质量系数(P)法 预断评价 预断评价是指人类活动对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的断定和评价。在进行新建项目时必须对所建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断评价。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分) 物理处理方法:筛滤法;沉淀法;吹脱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反渗透法 化学处理法: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气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 生物处理法:好氧工艺;厌氧工艺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分) 一级处理:去除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二级处理:去除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 三级处理: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及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 开题报告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