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

思考题 1、试述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2、试述中国文化史各阶段的特点 *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中西文化交流史 主讲:王明月 历史系 绪 论 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 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 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 1、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的概念 “西”不仅是方位名词,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符号,是一个内容非常宽泛的地理文化概念。 如:周穆王西巡、唐僧西游、成吉思汗西征、 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因此,“西”在中国 人的观念世界里是一个别具异国情调的概念。 1、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的概念 中国人对于“西”的认识: 从地理方位讲,西即西方,古称西域。中国人对西域的认识经历了渐进式的演变历程: 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先秦时期) 中亚、西亚、南亚、地中海(秦汉至明初) 包括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时期) 特指欧洲 (晚明前清时期) 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 中国人对“西域文化”的认识也经历了渐进式的演变历程: 地理文化概念的西域文化,即东亚文化圈以外的其他文化(远古至15世纪前期) 欧洲文化(晚明前清) 政治文化概念的欧美文化(19世纪-) 因此,中国古代的“西域文化”主要指异域文化。但不包括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也即东亚文化圈之外的其他文明都是异域文化。 中国人为何把来自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外来文化统称为西域文化呢? 首先在于其他文明体系在地理方位上都位于中国的西 部。 更主要的也最根本的是文化特质的迥异。在人类四大文明体系中,欧洲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南亚文化圈有着紧密联系,甚至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由于语言、宗教思维的共性,造就了三大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联系和影响更因战争的纠葛而加强。中国文化自成体系,在上述几个方面与其他文明少有联系。 2、中国人的“天下观” 中国人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种意义上使用天下概念,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从文化层面理解“天下”的。东亚世界笼罩在中国文化圈之内,西方世界非我族类,是中国人“天下观”的主要内容。 天下观 天下即中华。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包括中华和四裔(夷狄) 包括绝域,指遥远的西方世界 3、中西文化交流史本质 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认 识、交往和对话的历史。它不是中国与中亚、 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关系的总和。它的研究 对象是中西文化相互关系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 性。 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1、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 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3、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1、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 第一种观点 肇始期(远古至战国) 发展期(秦汉至南北朝) 高峰期(隋唐) 繁荣期(宋元) 调适与会同期(明清) 复兴期(民国) 《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著,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种观点 古典时期(从远古至15世纪前期) 晚明盛清时期(15世纪后期-19世纪初) 近代(19世纪) 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特点 古典时期的特点: 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强势的地位,尤其是汉唐、元明清时期。 在对外交往中展现出比较开阔的胸襟和自信的态度。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往,13世纪后与欧洲的往来逐渐增多。 从交通路线来看,以陆路交通为主,从两宋开始,海上交通日渐繁荣。 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特点 晚明盛清时期的特点: 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强势地位日渐消失,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依然保持平等、互惠的格局。 耶稣会传教士担负起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使命,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的使者。 虽然中国经济和科技逐渐落伍,但中学西传依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 陆上交通日渐衰落,海路交通成为中西交往的主要路线。 近代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中国社会开始全面卷入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化进程中,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不再是平等互惠的关系,中国在与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 西学东渐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往的主流。 “西”传统意义上地理文化的概念丧失,成为一个带有意识形态意蕴的政治文化概念。 3、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古典时期: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 交往,13世纪后与欧洲的往来逐渐增多。 海陆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尤其是西北 陆上丝绸之路。汉唐时期西北陆上丝绸之路极度繁荣。张 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唐僧西游、蒙古三次西征是这 一时期中西交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