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乘后除和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乘后除和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练习先乘后除和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练习

《先乘后除和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6---40页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用先乘后除或者先除再乘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验应用数学的快乐,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3.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 判断依据、规律 解题方法 结论 先乘后除 总数不变 份数变化 先用乘法 再用除法 归总解决问题 先除再乘 总数变化 每份的数量不变 先用除法 再用乘法 归一解决问题 4.重点题型回顾 归总解决问题 (1)五、一国际劳动节就要到了,你们打算去哪游玩呢?光明路小学的老师和三年级的同学们决定租车去古城游玩,但在租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算出总共的人数,再除以B型车的限乘人数,就知道B型乘所需的辆数。)  (2)回顾一下前面我们所学的先乘后除解决问题?(总数不变,份数变化)你能更具体的讲一讲吗?(找好生举例讲解,不足师补充,强调:归总性。) (3)现在请你计算一下,如果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分步列式:25×4=100(人) 100÷8=12(辆)……4(人) 综合算式:25×4÷8 =100÷8 =12(辆)……4(人) 质疑:要租12辆车可以吗?那么要租几辆车呢? 预设:租12辆的话,还有4人没算,怎么办? 预设:我觉得要租13辆,但是只是多了4人,每辆B型车限乘8人,还有4个座位没人座,有点浪费。 预设:就得租13辆车,还剩的4人也要再租一辆车,不然他们没法去了。 (4)归一解决问题 好漂亮的大树,5棵树用了75米彩灯线,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你能解决它提出的问题吗? 友情提示: (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2)要求“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可以先求什么? (3)试着列出算式 ,并解答。 (4)在小组里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根据提示独立解题,教师巡视。 小组讨论交流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及整体情况。 全班交流解题思路及方法 预设:整理信息的方法 列表法: 棵数 5棵 25棵 长度 75米 ?米 画图法: 5棵 75米 25棵 ?米 预设:计算方法 方法一:可以求出一?再求。……10(米) 26棵 ﹥ 25棵 方法二:可以求出一?再求。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重点放在汇报:每一步是求什么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桌互检,互说)……1(人) 13+1=14(间) 答:女生需要14间房。 小结:这道题是先用乘法再用除法解决问题,先求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再求如果每3人一间房,需要多少间? 师总结:,方法也不同把握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有认真的态度,学会审题,确保计算要准确。1)你从题中了解了那些数学信息?(2)你想怎样做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先除再乘解决问题,a:228÷3×12 b:228×(12÷3)) 课本37页,自主练习5,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 说一说图中都有谁,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图中还有哪些地方?这是一道有关哪些量的数学问题? 引导生明确:这道题的基本数学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梳理信息。 小华从哪里出发到哪里?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 小林的两次用的时间,分别是从哪里走到的哪里?在两次的行程中,小林的什么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明确信息和问题,以及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3)尝试解决。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当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较多时,一定要理清数学信息和问题,找出对应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学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学生自我评价,畅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根据了不同的数学信息,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我们都能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10(米) =375(米) 26棵 ﹥ 25棵 375米 ﹤ 400 米 2. 租A型车 租B型车 限乘25人 限乘8人 租4辆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