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祯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集中分布在东北的原因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区别 1、“大跃进”运动: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3、正确分析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民主与法制(文革的经验教训) * 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49-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1953-1956年: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6-196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十年“文革”的动乱 ——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全面混乱 1、新中国建国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分析背景一般都从哪些角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3、一五计划的成就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工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4、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5、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实质是什么(从改造的结果思考)? 6、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之间是什么关系? 7、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出现了哪些失误? 8、怎么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二者的区别又是什么(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9、文革期间,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中央又是怎样应对的? 10、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制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的政策,给中国的安全和亚洲的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被国民党炸毁的桥梁 经济全面崩溃, 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贫苦 从抗战到国民党崩溃的12年当中,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通货膨胀增长了1400多亿倍。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4000万人。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形势? 经济严峻、处境险恶 内____外____ 忧 患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使天堑变通途的 武汉长江大桥 王崇伦 长春一汽 克拉玛依油田 长春一汽 鞍钢 兰州黄河大桥 武汉国棉一厂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在5年内(1953~1957),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 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156项大中型 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首先,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十分发达; 其次,工业基础好。 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  2、实质:  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农业--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探究:结合教材的“历史纵横”中有关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之间的关系 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农民个体所有制,本质上依然是私有制,还造成了广泛的小农经济。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会产生新的贫富分化和新的剥削。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将严重阻碍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有必要。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文化大革命” 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