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地理系统及地球内外部.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及地球内外部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及地球内外部

第二章 自然地理系统及地球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地球内外部环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当前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数值模拟 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 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 垂直分层结构 垂直分层结构作为地理空间信息的空间结构在第三维上的宏观表现,是自然地理学全面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重要内容。三维模型数据的获取成本依然很高,市场上还没有象二维GIS软件一样得到公认的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需要的成熟的商品化三维GIS软件. 渗透结构 自然地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地理研究中的相关性。 地域结构 地域结构是自然地理学考察不同空间尺度自然地理系统的根本,是当前在2维或2.5维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地理基础。 时间结构 在许多其他情况下,地理工作者总是要把时间要素作为分析研究地理现象的重要因子。从当前数据处理来看,有人把时间设置成专题属性,也有人把时间作为空间数据三维属性之后的第四维属性。 二.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 自稳定功能 生产功能 自然地理系统的这些功能,决定了自然地理系统的特征和演变,因此可以通过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及其过程与规律,来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并通过改变影响功能实现与变化的条件来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演化趋势,从而实现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模拟、调控和优化。 第二节 地球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地外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 陨石撞击的影响 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 二. 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 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 三. 地内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地热能的影响 地球内外部物质交换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系统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自然地理系统及其演化为人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差异为人类的生理特征分异打上烙印 自然地理系统的区域特征造成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系统的自然条件禀赋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乃至生命安全产生明显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与影响 改变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结构 使地球环境变化更趋复杂 改变地表环境的演变速率 改变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 打破自然地理系统能量的自然平衡 威胁资源与环境安全 激发了自然灾害的频数和破坏力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扩张所导致的农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现在美国城市扩张每小时要消耗大约146hm2的农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每年约减少100万hm2,比两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其次,人类开发利用,使区域自然景观发生改变。如,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塘洼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田;干旱区的人工灌溉、栽植使荒漠、戈壁、裸地等变为绿洲或人工绿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日益重要。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等);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这些影响的效果又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而这些影响又是叠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各个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目前还不能了解人为影响所可能产生的净效果。 一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加速了坡面侵蚀和地貌自然演化速度。 有人估算,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由于人类的影响,全球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损失掉的土壤为1500~85000m3。而天然侵蚀的背景值却只有12~1500m3,前者是后者的125~170倍。 二是人为块体运动,导致地表物质快速运移。 三是人为的河流过程,加快了河床地貌的演变。 一是改变物质循环的空间范围与过程。如实施跨流域调水,改变了两个流域水的循环空间;人工提灌工程,使水的循环不再遵循重力作用下“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水库的人工管控,改变了水循环的速度和时间。 二是改变了物质循环的形式。由于人类对自然物质的开发利用,人类对自然的物质循环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的介入能力越来越强,使物质循环表现出日益明显的“自然—人工二元结构”特点。 首先是已经引起全球人类关注的大气CO2及CH4、N2O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