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刈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观刈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民歌《木兰诗》,了解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辛弃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心情。(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 (今陕西省渭南县。)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后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二、自主学习 师:《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同学们,下面请大家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 3.学生再读诗歌,试着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4.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 的关心和同情? 5.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6.三读诗歌,背诵诗歌。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I.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刈荷箪饷灼秉麾炙的卢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歌,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希望统治者能以百姓为重。).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明确:(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明确:(“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 5.背诵诗歌,检查背诵情况。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破阵子》一词。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解释词语。 麾下: 了却: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 ③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部下。 完成。 ②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事。 ③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辛弃疾最后感叹“可怜白发生”,请你写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体会一下辛弃疾当时的心情。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