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全真模拟预测考试(第15次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综述.doc

2017届高考全真模拟预测考试(第15次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全真模拟预测考试(第15次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综述

2017届高考全真模拟预测考试(第15次考试) 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 命题:tangzhixin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套试题适用地区: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湖北、湖南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1—3题 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的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这在中国旧诗词的欣赏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繁复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语言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具体的诗句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例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的愁思有关。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因而感慨半生的飘零;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情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渔火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的情怀的寄托。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简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就要“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当然,这里所谓的“猜”,其实就是欣赏过程中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的一项是(3分) 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东篱”所引发的读者的无限情思。 张继《枫桥夜泊》通过“霜”、“江枫”、“渔火”等繁复的色彩,和“夜半钟声”的音响,烘托出了江天子夜的秋景。 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唤起的读者追怀往昔的惆怅情怀。 读者在诗句的启迪下,所进行的再创造,所寄托的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经历。 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欣赏诗歌,领略诗人所抒写的感情并非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通常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语言又极其精炼,因而就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联想空间。 欣赏诗歌需要“猜”,并不是诗歌费解,而是诗歌有内容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在欣赏诗歌时,需要加入自己的联想与感受,但也要受诗歌词句的限定,只能在作者启示的范围内。 3.根据上文所讲的欣赏诗歌的理论推断,下列对诗歌的猜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白《蜀道难》对蜀道的雄奇凶险的描写,联系作者的生平,让人觉得作者是借此来表达仕途的险恶与人生道路的艰难。 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一个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记述了行人问答,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李白《将进酒》,抒写了内心的满腔悲愁,表现了一个千金散尽,饮酒无度,恣情欢谑,游戏人生,放浪形骸的诗人形象。 杜甫的《客至》中“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居所的清幽与宁静,还传达出作者当时心境的寂寞与孤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