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pdf

九、河口三角洲演变及治理 ·1331·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左书华1 李九发1 万新宁1,2 沈焕庭1 何 青1 付 桂1 (1.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 2.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120) 摘要: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观测,本文以此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 用数理统计、水文学等方法以江阴一南通一徐六泾一南支一南港一南槽(北槽)的格局对长江河口悬沙浓 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徐六泾节点至江阴潮流界河段主要受径流影响, 悬沙浓度比较稳定,而在徐六泾以下多级分汉区段,由于各汉道的分流比等因素的不同,悬沙浓度的分 布也存在着差异;②悬沙浓度受径流、潮流作用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潮周期变化;③涨、落潮悬 沙浓度大小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④单宽输沙量在时空上存在着复杂的变化; ⑤在长江口南北槽拦门沙最大浑浊带中,泥沙的再悬浮过程比其他河段更复杂多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 的规律性、周期性。 关键词:长江口 悬沙浓度 时空变化泥沙再悬浮 1 引言 水动力是塑造河口地貌形态、促使河口演变的主要动力因素,而泥沙运动是动力作 用与地貌演变之间的纽带【1】。所以,人海泥沙在河口陆海动力相互作用下的各种过程引 起的悬沙浓度分布与变化,是河口海岸工程、沉积地貌演变以及环境研究需要考虑的首 要问题。许多研究者对河口的悬沙分布特征或输移规律做过研究,沈焕庭【2】等利用长江 河口多年的水沙资料分析了长江来水来沙的特点、口门附近悬沙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人海 泥沙淤积和扩散情况;谷国传【3】利用长江口外水域大规模同步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 水域的悬沙分布特征及其悬沙分布与动力因子和地形之间的关系;梁文、黎广钊[4】根据 廉州湾67个大面积观测站和14个周日连续观测站的水文和悬沙观测资料,通过对悬沙 浓度和单宽输沙特征值的计算,讨论了该湾悬沙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单宽输沙与悬沙运 移的特点; A.Ruiz等研究了西班牙Urdaibai河口在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的情况下泥沙 的动力响应特征;G.R.Tattersalla等【5】对英国的Tamar河口的悬沙浓度垂线分布特征进 行了观测研究,建立了2.D潮流模型和悬沙输移模型,并进行了模拟验证;Herman等 对荷兰Emsy河口的一个潮汐通道系统的悬沙浓度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输移规律进 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者只是针对某个河段或界面加以讨论,对整个河口悬沙的 整体性、系统性变化特征研究的较少。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人海口径流与海洋动力作用均十分强劲。长江丰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国家973计划项目(NO:2002CB412403)。 作者简介:左书华,男,1979年出生,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河口海岸研究工作。 .1332· 第六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多沙,年均人海径流和泥沙分别为9 050亿m3和4.33亿t(大通站,1951-2000年)。随 着长江i峡工程2003年6月正式蓄水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动工,流域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 势必会发生变化,长江口大规模的促淤围垦工程和已经实施的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及 正在筹划的河口整体开发治理工程也会改变边界条件【6曲】,从而改变各汊道的分流比,继 而影响到悬沙浓度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在河口的主要区间自潮区界以下,进行在空间 上上下游贯连、左右汉呼应,时间上涵盖洪枯季和大小潮乃至不同水文年的综合观测和 比较研究,总体把握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格局,深化对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特点的认识, 为长江河口开发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拟对采自长江口自大通站以下水沙资料进行分析,以分析悬沙浓度在时问和空 间上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长江口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泥沙再悬浮的特点。 2研究内容与资料来源 2003年2月和7月枯、洪季,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长江口开展 了西自江阴附近(经度120。21.48 7 E)、东至口外海滨一20m(经度122040’E),分大潮和 小潮两个潮次的大规模综合水文观测,观测站点(见图1)遍及长江河口区各个重要的关键 界面点。 图1 长江口水文观测站点分布(2003年) 洪、枯季都是进行先大潮后小潮定点26小时连续观测。本文所公布的悬沙浓度数据 是由传统的六点法所采取的水样,即在各整点时刻,分别在相对水深(z/邡1.0、0.8、0.6、 0.4、0.2及0.0处利用采样器采集含沙水样。在室内通过63 gm滤纸,对水样进行过滤, 然后放入105℃恒温箱内烘干,继而再放人干燥缸里冷却6~8分钟再称重。将泥沙和滤 纸的总重减去滤纸重再除以水样体积得到单位水体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