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江治理开发中的若干河流泥沙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治理开发中的若干河流泥沙问题.pdf

五、河流健康与防洪 ·721· 长江治理开发中的若干河流泥沙问题 卢金友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武汉430010) 摘要:本文在概述以往长江河流泥沙问题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长江治理开发和维护健康长江的需 要,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泥沙产沙、输移机理与调控机制、流域数字模型、人类活动对泥 沙输移及河道演变的影响与调控、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变化与控制、长江口综合治理、长江河道承载能 力以及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方案等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河道演变 人类活动 泥沙输移 流域数字模型 长江 1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干流河道全长约6 300 km,总落差约5 400 m,流域面积180万km2,为我国第 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见图1)。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约4 500 km,流域面积 100万km2,流经高山峡谷区。宜昌以下干流河道进入中下游冲积平原,其中宜昌至鄱 阳湖口为中游,长约955 km,流域面积68万km2。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938 km,流 域面积12万km2,大通以下600余km河段受潮汐影响。 图1 长江流域示意图 作者简介:卢金友,男,1963年出生,河流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22. 第六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长江水系发育,支流和湖泊众多,流域面积1 000 km2以上的支流有437条,超过 10 000 km2的有49条,超过10万km2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其中以16万 km2的嘉陵江为最大。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约15 200 km2,以洞庭湖和鄱阳湖最大。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年均水资源量9 960亿m3,约占全国的36.5%,是南水北调 等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流量大,含沙量较小,输沙量较大,干支流主要 控制站水沙量如表1所示。宜昌站历年最大流量为1870年的105 000m3/s,下游控制站 大通历年最大流量为1954年的92 600 m3/s。 表1 长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水沙特征值 多年平均 多年平均 多年平均 多年平均 河流及站名 统计年份 流最(m3/s) 径流量(亿m3) 含沙量(kg/m3) 输沙量(万t) 朱沱 8 520 2 700 1.13 30 500 1956—2000 宜昌 13 884 4 381 1.143 50 094 1950—2000 长江干流 汉口 22 600 7 112 0.573 40 390 1954,2000 大通 28 700 9 051 0.486 43 300 1951—2000 岷江 高场 2 728 865.7 O.617 4 841 1956—2000 嘉陵江 北碚 2 112 665.4 1.80 12 010 1956~2000 乌江 武隆 l 576 497.5 0.564 2 803 1956~2000 洞庭湖口 七里山 9 420 2 970 0.146 4 370 195l~2000 汉江 仙桃 1 310 413 1.00 4 138 1955—2000 鄱阳湖口 湖口 4 780 1 515 0.085 938 1954—2000 长江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77 808 Mw,年发电量24 336亿kw·h,约占 全国的40%,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长江是我国主要内河航道,干支流通航里 程57 000多km,占全国的52.5%,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长江具有丰富的 水生生物,是我国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长江流域矿产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 2 长江河流泥沙问题研究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沿江各省对长江干支流进行了系统的水文 泥沙、河道演变观测,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大量的水流泥沙运动规律、江湖演变与 整治及水利水电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治理开发长江提供了 科学依据。 2.1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 系统分析了蜿蜒性河段和分汉性河段的水流特性、泥沙运动规律及阻力特性¨_J, 提出了河湾水流垂线平均流速和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的计算公式以及河湾主流顶冲部 位的表达式【3】。 针对长江上游宽谷与峡谷河段的差异,进行了实测资料分析和室内水槽试验,研究 了宽谷与峡谷河段的水流紊动、阻力及流速分布特性,提出了能反映边壁影响的时均流 速分布公式【4】。 五、河流健康与防洪 ·723· 通过系统分析泥沙观测资料和流域内典型产沙地区产沙要素资料,得出金沙江和嘉 陵江来沙量分别占宜昌站输沙量的46.7%和30.9%,为长江上游泥沙来源的主体。以输 沙模数为指标,将长江上游沙源区分为轻度产沙、中度产沙、强度产沙和烈度产沙区四 类,并点绘了长江上游侵蚀模数等值线图[5】。 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分析弄清了长江上游悬移质泥沙特性和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 及其矿物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