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1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是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方法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界保持着统一的整体联系 辨证论治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 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 症:症状、体征。 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 的过程。 病----疾病的全过程 症----疾病的个别现象 证----疾病的阶段性本质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 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魏晋隋唐:《脉经》--王叔和—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诸病源侯论》--巢元方—中医学第一部病理学专著 宋金元: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 明清:温补学派:张介宾、薛己、赵献可----命门学说 温病学派:吴又可----戾气学说,吴鞠通----《温病条辩》 近现代:中西医汇通:唐宗海、恽铁樵、张锡纯 中医科学化:陆渊雷、谭次仲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藏象学说 气血津液 经络 病因发病 病机 治则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素问.天元纪大论》:“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四)阴阳的消长 (五)阴阳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事物的五行归类表 藏象学说 藏 象 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脏腑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虽然名称相同,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中医对脏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而西医对脏器的认识则主要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 五脏六腑 五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而不泄 满而不实 六腑 受盛和转化水谷 泄而不藏 实而不满 部位形态 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包裹。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2、藏神 心藏神的概念内涵 (二)心藏神理论的临床实践价值及意义 ? 生理方面 1.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 2.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 病理方面 ? 治疗方面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 → 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 → 面色青紫或晦暗 2、在窍为舌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生理: 心气通于舌 →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 病理: 心火上炎 → 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 → 舌强语謇 3、在志为喜 生理: 心气血调和 → 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 →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暴喜 →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 脉微欲绝。 4、在液为汗 汗---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 排出的液体。 生理: 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病理: 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盗汗。 5、与夏气相通应 生理: 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 病理: 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 治疗: “冬病夏治” 位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