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讲解.pptx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讲解.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讲解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奉献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廉洁奉公的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体现出来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作,科技创新;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三、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影响 本课结构 一、成就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科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钱学森 1911年出生于上海。 1923年9月,进入北师大附中学习。 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航空系学习,1936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二十八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7年,任麻省理工教授。同年,在上海与蒋英结婚 1949年,任加州理工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1950年,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移民局抄家,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为了表示中国诚意,中国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国飞行员。 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归国之后,周恩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个是自己的岳父蒋百里。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57 年,被一致推举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同年,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60年11月15日,在酒泉组织第一枚近程导弹飞行试验。 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导弹工业部)副部长。 1966年10月27日 ,“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969年,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6年当选中国科协会主席。 1985年,获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4年,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杂交水稻之父 ——农民老头袁隆平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1930年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31~1936年,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九江、赣州、汉口等地。 1936年8月~1948年1月,在汉口、重庆、湖南等地读小学、中学。 1947年,高一年级时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49年8月~1953年7月,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读书。 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分配到湖南湘西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面对严重饥荒,30岁的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