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pdf
第41卷第 1期 2008年 2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1.41 No.1 Feb.2008
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 江右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7)
摘要:“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 “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 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 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 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死学;生死哲学;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 :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130—579(2008)01—0031—05
On 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an d 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
ZHENG Xiao—jiang (Institute of Jiangyou,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7,China)
Abstract:“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WaS originated by Professor Fuweixun in 1993.Fuweixun COB.
binated“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which iS fundamental in Chinese mental and natural theory and “thanatology’whose object of objective reseach is the phenomena of death into‘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The research of“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should be launched energetically in order to make
everyone especially far from death gain enlightenment and elevate the quali~ of life and living of modem people.This papper wil analyze subject feature,subject of research and elaborat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meaning,beginning with the acade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scince of life and death”and philosophy of life an d death.
Key words: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theoretical analysis
生死学与生死哲学不过是近二十年左右出现的学科,还没有形成比较确定的学术界都认可的知识系统。本文将从 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人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 、主要研究的议题,并进而阐述其重大 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在构思“生死学”时,是从美国社会科学中 的“死亡学”及“死亡教育”出发,以“生”与“死”为一体两面的体认为基础,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 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
收稿日期:2007—11—18 作者简介:郑晓江(1957一),男,江西万载县人,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 学与中国文化,尤擅生死哲学的研究。
3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在现今台湾的书市中,一大批生死学的教科书及理论探讨方面的专著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相继问世,达到百余种 之多,已把生死学推向台湾 “显学”的地位。这里特别值得提出讨论的是傅伟勋教授于 1993年在正中书局出版的《死亡 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一书。傅先生以自己罹患淋巴腺癌的亲身经历为写作动力,著出了这部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感 人至深之魅力的书,它的出版迅速激起了台湾学界及民众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