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的康复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距骨全脱位的治疗是伤后及早地手法复位, 逐渐将足置于功能位,再以小腿石膏外翻位固定。 距骨周围脱位的治疗是手法复位,小腿石膏固定6~8周,复位困难时可行切开复位。 (二)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5%左右。 跟骨骨折后主要是波及跟距关节引起负重力线异常。 1.致伤原因 (1)垂直压力:约有80%的病例系自高处 跌下或滑下所致。基本上以压缩性骨 折为主。 (2)直接撞击: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多 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3)肌肉拉力: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 腱将跟骨结节撕脱。 2.临床表现 (1)伤后足在数小时内迅速肿胀。 (2)皮肤可出现水疱或血疱。 (3)疼痛。 (4)诊断依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主要从 X线平片(正位、侧位及轴线位)加以 确诊。 3.分型 关节外型骨折 关节型骨折 跟骨骨折的复位要求较高,要求恢复跟骨的固有形态,波及跟距关节者,要求恢复关节面的平滑性。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足弓的高度和负重关系,使塌陷的后关节突解剖复位。未累及距下关节者,采用石膏固定4~6周,波及距下关节和压缩性骨折及跟骨结节骨折应及早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整复关节面。 (三)跖骨骨折 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为直接外力。 伤后病人主诉前足背疼痛,并在负重时加重。 前足背肿胀并有淤斑。将受伤跖骨干的跖骨头向跖侧按压,可产生疼痛和骨擦音。轴向挤压也可引起骨折部位疼痛。 摄片需照前后位、侧位和斜位。 1.视骨折的部位不同一般将其分为: (1)跖骨头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前方 关节面同时受累,临床上较为少见。 (2)跖骨颈骨折:较前者为多,骨折后头部 易向跖侧移位。 (3)跖骨干骨折:亦多因外力撞击或挤压所 致,多见,常多根跖骨同时发生。 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骨性结构和韧带系统以及通过踝关节的肌肉的动力作用共同完成。 骨性的踝穴由三个结构骨组成:腓骨远端、胫骨远端和距骨。 一、概 述 内、外踝与侧副韧带一起共同维持踝关节侧方的稳定。 内踝韧带分为胫距前韧带、胫跟韧带和胫距后韧带。 外踝韧带分为腓距前韧带、腓跟韧带和腓距后韧带。 踝关节的运动主要是屈伸运动。 正常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约为60~70°,背伸活动约为20°,跖屈活动约为40 °~ 50°。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背伸10°左右,跖屈15~20°左右,约30°活动范围。 下胫腓韧带又分为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与下胫腓横韧带。 跖屈的肌肉主要是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踝关节背伸肌有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长肌和第三腓骨肌。 踝关节稳定结构: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内侧结构复合体、外侧结构复合体。 二、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部肿胀 压痛 功能障碍 摄踝关节前后位片、踝关节内旋20°的前后位片、踝关节侧位片 踝关节MRI检查 (二)临床治疗 1.A型踝关节骨折 外踝撕脱骨折伴有横行骨折线,骨折复位后可用钢板固定。 如外侧损伤是附着有韧带的撕脱骨折块,可用螺丝钉或张力带固定。 一旦完成复位可用拉力螺钉做确实的固定。 2.B型踝关节骨折 外踝B型骨折的主要畸形是外旋、后方移位和短缩 复位后用钢板螺钉固定 3.C型踝关节骨折 C型骨折也要首先处理腓骨。 成功的关键是恢复腓骨的长度及纠正旋转。 须开放复位和内固定以重建踝穴稳定。 三、康复评定 (一)评定内容 1.骨折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有无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有无假关节,畸 形愈合,有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 骨化性肌炎。 2.关节活动度。 3.肌力 4.肢体长度及周径 5.感觉功能 6.ADL能力 四、康复治疗 (一)治疗目的 恢复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的稳定性。 稳定的无移位骨折可保守治疗。 不稳定的移位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二)治疗方法 术后第1天,应用矫形器 踝关节于90°位固定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足趾 术后2~3天开始患肢未被固定关节的主动运动。 伸趾练习,保持最大限度的抬高 股四头肌练习。 如24~48小时伤口满意,可在监督下进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 第1~2周,保持中立位。 增加踝屈伸和趾屈伸静力性肌收缩练习 持双拐的三点式步行,患足不着地。 开始坐位保健操。 第3周开始轻度非承重的主动ROM训练 直腿抬高 股四头肌肌力练习 继续用拐杖着地负重行走 踝部和足趾各方向主动运动 股四头肌和踝背伸肌肉的抗阻运动 术后第6周 (1)在步行套中,允许承重性行走2~4 周。以后用Aircast型踝夹板代替步 行套,直到全关节活动度和力量重新 获得才弃用。 (2)每天拆下支具4~5次,以方便治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