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曲,给你一个看戏的理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剧场戏曲,给你一个看戏的理由.doc

小剧场戏曲,给你一个看戏的理由   法海与许仙,在传统的解读和演绎里,是“劝度与被劝度”的对抗关系。而在《春水渡》里,则更像是一对镜像关系,在对方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      曾几何时,戏曲艺术有过极为辉煌的历史,也创造过一批家喻户晓的作品,涌现了一代又一代脍炙人口的明星。但是今天,戏曲早已不再是主流的艺术样式,特别是新创作的戏曲作品,很难走进中青年观众的视野,审美观与观众群都面临着老龄化危机,这不得不让戏曲从业者担心。   戏曲艺术的未来,究竟还有没有活力?民族艺术的作品,到底能不能吸引新观众进场?穷则思变,戏曲人想到向取得优秀成绩的话剧借鉴。   近年来,小剧场戏剧蓬勃发展。尤其是小剧场话剧,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批忠实的青年观众,也锤炼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创作人员。相较于此,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需要传承传统,亦要开拓创新,要寻找手段接通时代、接通年轻观众,给青年戏曲工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由此,2015年上海第一届“小剧场戏曲节”应运而生,戏剧节除了能够让古典戏曲被当代观众所认知外,还能推出一批具备独立思索和原创能力的戏曲新人,引领先锋、实验、创新的戏剧精神,这对传统戏曲行业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回顾第一届小剧场戏曲节,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举行了6台剧目7场演出。演出总票房超过12万,场均票房收入1.7万元以上(演出场地200-300座)。多场演出票均在演出前两周宣告售罄。“开门红”的势头显现了小剧场戏曲的票房号召力,尤其是对青年观众的吸引力。开局良好,乘胜追击,2016年初冬,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策划与执行下,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如约而至。   不妨把第二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看做一次戏曲与话剧的对话与交锋,其目的,是打造“大戏剧”的盛会。   名角挂帅小剧场   虽说是小剧场,但格局不小,阵容不小。   本届小剧场戏曲节在全国各地的院团、个人工作室中遴选出12部作品参加演出,其中委约剧目1台。而12场演出所涉及的戏曲剧种就多达8种,分别有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粤剧、楚剧、梨园戏、河北梆子,而委约剧目《春水渡》更是采用京昆合演的舞台表现形式。参演剧目不仅有全新创意的新编作品,也有由传统戏改编而来的新剧目,另外传统戏和根据宋元南戏遗存整理演出的梨园戏剧目也亮相本届戏曲节。演出阵容中不仅有曾静萍、陈巧茹、王??瑜、黎安等名角,更有一众青年新生代演员挑梁台前。可以说,此次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是“以新创反哺传统,以传统观照新创”,以12场演出展现中国不同地域、不同历史年代的戏曲作品,同时也体现出上海小剧场戏曲多剧种、多题材、多风格、多形式、多格局的发展趋势。   在本届戏曲节上,数台“大角儿”领衔挂帅的好戏,就给了申城观众极大的艺术享受与感动。   由资深编剧徐?崩鲜η妆首?写并担任艺术顾问,为川剧名家陈巧茹度身定做的川剧《卓文君》,给了上海观众全新的感触。历史悠久的川剧艺术,唱念丰富,曲调婉转,表演细腻,在陈巧茹的演绎下,一代才女卓文君举手投足间展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望,果敢、坚强、热烈,宛如川剧艺术给人留下的印象那般,火辣、炽热,动人心魄。可以说,陈巧茹细腻的表演,传神的唱腔,充分表现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从“凤求凰”到“白头吟”的悲欢离合、情感故事,现代的演绎不掩盖传统艺术的精华,因此分外动人。      无独有偶,梨园戏领军人物曾静萍的表演,也吸引了众多年轻粉丝的心。这些年来,“酒香不怕巷子深”,古老而传统的梨园戏艺术,在时尚的大上海引起了巨大反响与广泛关注,年轻的观剧者,大有“开谈不说曾静萍,纵观梨园也枉然”之趋势,细腻传神的表演,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配合曾静萍所独有的曼妙身段、传神表现,引得无数观众折腰,甚至有粉丝每年元宵不远千里飞赴泉州,为了一睹偶像风采。   此次,曾静萍带来了一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原汁原味的梨园戏传统戏――《朱买臣(残本)》。这是梨园戏“上路”老戏“十八棚头”剧目。戏中称朱买臣为“解元”,这是宋、金、元时期对未仕读书人之称谓,犹今之称“先生”,可见此戏渊源较早。《逼写》《托张》二折是有名的“嘴白戏”,念做俱佳,在科诨、调侃中表现人物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着“张公买酒请张公”的说法。   戏中人物从装扮到语言,均有浓烈的闽南地域特色,尤其“赵小娘”一角,不同于其他剧种,更具乡土气息,至今民间仍流传有“ 乾埔(男人)不学百里奚,查某(妇人)不学买臣妻 ”的谚语,可见此人物在民众中的影响和该出戏的脍炙人口。曾静萍在继承学习前辈艺术精华的同时,细心揣摩人物,将一个嫌贫爱富、目光短浅的市井女子,演绎得入木三分,令人可恨可怜。尽管梨园戏所说的闽南话与上海观众有着较大隔阂,但通过演员的精彩表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