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话中国具象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师谈话中国具象化

名师谈话:中国建筑的具象化 在编辑的印象中,中国在大量建设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具象性设计,在建筑的体现上例子有天子大酒店,像冰壶一 样的冰壶馆,还有像铜钱一样的金融大厦等等。他们成为中国建筑实践和发展道路上的一朵让人感到惊颤的奇葩。 这种现象同1,千城一面的建设;2,对西方不断的模仿;3,被国外事务所占领部分市场;4,少部分人坚持探索等等等 现象一起,形成了当下的格局,而且每次出现都能在大众社交媒体上引起大量的转发和评论。 中国如此之大,差异也很剧烈,在有的地方不会做面食就会被评判成不会做饭,而有的地方觉得吃火锅时蘸料不用 麻酱要用香油(四川重庆的吃法)是太神奇的事情。如果说存在就是合理。那么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情况?为什么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样让人惊异的案例没有这么多?根源在于甲方,还是在于设计师, 或者和我们过去的文化有关,又或者和我们现在的文化发展有关? 抱着对这个现象的疑问,联系了一些朋友,听听他们的想法。也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在评论中发表你们的想法,有 趣的想法会被实时更新进文章正文中。 (排列顺序按照收稿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开题人:HYPERLINK http://www.gooood.hk/gooood-3-year-note.htm#tc_qz_original=282099520#tc_qz_original=3935302向玲 / 谷德设计网创始合伙人) 刘东洋(HYPERLINK /people/dyl703/#tc_qz_original=282099520#tc_qz_original=3935302城市笔记人) 哈哈,甭贴出去。就两句话:第一句,人类的婴儿期开始到少儿期,都是一种自我投射法地认识世界。所有喜欢过 动画片的小伙伴们都会明白,那些小松鼠,小猫,之所以很萌——因为它们被画家画的很像baby自己——大头,大 眼,小胖手——就是长大了,多数人选择宠物,还是以这个人的角度在投射给动物,驯化和杂交动物(嗯,其实人 类很无聊,用宠物解闷,不愿意从动物的角度去想,动物愿不愿意被弄成这个腔调)。那么,那些拟人化的建筑, 部分地满足了某些人奇异的好奇投射;领导喜欢?领导就没长大呵?政治心理长大了,可情感和审美心理还在幼儿 期。 范凌(HYPERLINK /u/1678790940#tc_qz_original=282099520#tc_qz_original=3935302哈佛博士候选人 / 中央美院讲师 / 设计师) 建筑很庞大,形象很公共。看多了很容易产生具象的联想,除了你的例子,裤衩、假山、宝塔、秋裤等不胜枚举。 这是老百姓认知的一种方式-和生活经验发生关系。但当然好坏之分明显,这是建筑师的作用。 赖文波(HYPERLINK /amoslai#tc_qz_original=282099520#tc_qz_original=3935302設計物語LAI/重庆大学讲师) 具象设计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建造历史,比如一些大型的造佛建筑,图腾馆等。但是这些具象设计都存在于特定的空 间或环境,并且与当时的社会信仰、宗教等结合。近代社会以来,不同文化的冲击、信仰的缺失等,让我们的社会 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变化,也造就了不同的审美。现在,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等,产生了一些所 谓:土豪金社会现象,导致了很多不合时宜的具象设计作品。 具象设计的参考对象:天子、铜钱等代表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某某公司建设的一些冰壶馆、花鼓馆等,则是开 发模式中的追逐商业利益的体现。它需要标新立异,需要抓住眼球,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设计真正有品 位的作品,只能是用具象的夸张手法去快速的建设。 总之,具象设计自古存在,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很便利”的设计方法。对于开发商来说,具象设计作品能快速 标新立异,产生眼球经济。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具象设计作品作为一种“公共艺术”介入到了城市空间,这对我国 现在缺乏公共空间的城市来说,具象设计作品成为普通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或公共场所。所以,中国在持续的城市 化进程中还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具象设计。 王衍(HYPERLINK /people/gented/#tc_qz_original=282099520#tc_qz_original=3935302本当无人) 如果非要追究为什么,可能我是给不出回答的。 但有一点我是肯定的,就是这些建筑的总量,在这30年的中国城 市化进程中绝对是少数,可能数量还不如你们喜欢(转)的小清新建筑师做的东西多。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的具象化建筑的方案,但结果往往也都是修改的不那么像,或者也根本缺钱将他们实现。 不过有一件清楚的事情是,市场里有许多建筑师是在用这种具象化的方式在做设计的,比如最近就遇到过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