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抄袭泛滥成灾,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取消
抄袭泛滥成灾,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取消近日,澎湃新闻“三连击”,又曝出苏州、云南、吉林三所大学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加上此前已经“榜上有名”的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论文抄袭涉及学校之广、情形之严重、影响之恶劣,令人咋舌。论文抄袭是“混学位”的极端方式,更值得关注的是背后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翻开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真是花样百出:有的结构类似,有的立意相同,有的除了致谢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照搬,有的则明目张胆,后记也一并抄去,唯一的区别就是最后感谢的导师名字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被曝光的论文“抄袭痕迹”都非常明显,而那些相对隐蔽的抄袭论文还乖乖躺在高校的档案馆里,无人问津。与每年流水线生产的数量庞大的硕士论文相比,这些被偶然发现的抄袭案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为了避免出现论文抄袭,高校也祭出杀手锏,对论文进行“查重”检测——在你参与答辩前,把你的论文与网上公开的其他学术作品进行比对,如果重合率超过一定比例,则论文被打回修改。一般来说,重合率在60%以上的论文会被毙掉,30%—60%的需要学校进一步检查,低于30%方可过关,有的学校甚至要求低于10%。面对如此严苛的“查重”机器,竟然还会出现大面积的抄袭现象让人不可思议。在云南大学的论文抄袭事件中,该校经济学院的老师声称所有的学位论文都会统一“查重”,学校查完之后,学科组老师还要再查,然后由学生导师督促学生进行修改,可结果这篇论文还是被曝出大面积抄袭。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山东大学,在被媒体定性为“连文末的‘致谢’都不放过”的论文抄袭事件中,论文指导老师表示很纳闷,“‘查重’竟然没查出来”,这番言论让人哭笑不得。目前来看,“查重”之所以未起作用,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论文产生时间较早,查重机制还未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查重机制执行不严,而这种局面可能是有意造成的。学生自身道德和诚信的缺失固然是造成论文抄袭的主要原因——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中,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本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 ——但除此之外,导师责任的缺失以及学校的变相“放水”也助长了论文抄袭的歪风邪气。在高校里,导师对学生论文“指而不导”的现象并不少见,媒体报道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自己与导师接触有限,最多的互动就是找他签字而已。身为论文指导老师,他有责任和义务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一旦论文涉嫌抄袭,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东北师大的论文抄袭事件为例,涉嫌抄袭的两篇论文竟然发生在同一师门的上下两届同学身上,这导师失职得可谓离谱。然而与其说失职不如说从机制上就有意“放任”,据媒体报道,该导师在事发当年指导的硕博毕业生人数多达13人。在这些论文抄袭案例中, 高校机构快速的反应和果断的处理让人印象深刻:组织调查,确定事实后,对涉事学生的学位予以撤销,同时暂停导师继续招收硕士生。但是对学位论文进行最后的检查和筛选本来就是高校应负的责任,不在事前做好防范工作,“擦屁股”的姿势再好看也无济于事。在导师“放任”和学校“放水”的背后是整个环境在发生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实际人才需求之间产生错位:培养模式仍然注重学术型人才,但越来越多人读研只是为了“混学位”。在连续两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下降后,2016年的报考人数开始反弹,达到177万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以“考研”的方式来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大军中,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只占很小比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获得硕士文凭,希望在找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加分。这是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原先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单一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研究型人才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与此同时,专业应用型人才则大量缺乏。这种转变带来的后果就是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他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如果把研究生教育比作一个工厂的话,刚刚进来的学生梦想自己会成为一个螺丝,可是“研究生”工厂却在按照螺帽的图纸进行生产。这样一来,攻读硕士学位就不再只是为了走向学术道路,而成了多数人眼中找到好工作的工具。由于完成学位论文是拿到学位的“必选动作”,从经济学利益计算的角度来看,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就出现“混学位”的现象,论文抄袭只是极端的表现方式,更常见的是没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拼凑,产出一篇又一篇学术垃圾。另一方面,高校也意识到社会需求和学生意愿的变化,在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也开始进行调整,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部分高校开始取消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虽然学位论文的要求依然存在,有的导师甚至还要求毕业论文能达到发表的水平,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论文”让位于“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导师和学校也就对论文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鉴于这种局面,不少人提出,毕业论文完全应该取消,在他们看来,本科生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