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中跨文化交际研究(共2401字).docVIP

外国文学中跨文化交际研究(共2401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中跨文化交际研究(共2401字)

外国文学中跨文化交际研究(共2401字) 最早使用“东方”与“西方”称谓的是古代闪米特人。他们生活在亚洲西部,是今天以色列民族和巴勒斯坦民族的共同祖先。最早的东西方划分依据就是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在今天看来,东方和西方的划分,在政治、经济、制图学和文化学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按人类文化学的一般划分,将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和黑非洲文化称为世界五大文化区的话,则除基督教文化区属于“西方”之外,其余都属于“东方”。事实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不仅历史悠久,其内部大都存在自身文化的多元和丰富,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是此起彼伏、重叠交叉。 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背景下一门新兴学科,在中文中亦可译为“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流”等。“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1]目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界。 2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 德国学者马勒茨克提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准备是了解不同文化的感知方式、时空观、思维方式、语言特征、价值观、行为模式、社会规范和物质文化差异等,而人们都认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则是一些“定型观念”和主观偏见。定型观念和偏见都是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多数定型观念中有符合事实的部分,也有不符合的部分,不符合事实的部分就可以说是“偏见”。“歧视”是偏见的行为倾向,包括群体歧视、文化歧视、民族歧视和种族歧视。定型观念和偏见是局限、懒惰和误解的产物,它们对跨文化交际是十分有害。美国学者拉里A?萨默瓦把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总结为:刻板印象、偏见、种族歧视、权力、文化冲击以及种族优越感。 3外国文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体现 目前,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也是相互对视的不同文明间交流日益增多、碰撞频有发生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碰撞产生了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而这些歧视和偏见也存在于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中,这也影响了读者对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理解的客观性。例如,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存在对非西班牙文化的歧视,莎士比亚在其最后一部浪漫传奇剧《暴风雨》中充满了“白人沙文主义”的观点等等。在其他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欧里庇特斯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倪索斯,具有“东方”和“他者”的两面性。在作品中“,东方被幻化成一个双面人:或专制、愚昧、落后,面目狰狞;或祥和、宁静、温润,淡定从容。妖魔化的东方作为反面的‘他者’来帮助西方确定自身文化的优越性(现代性、民主、平等);天使化的东方作为正面的‘他者’来平衡西方自身的文化缺陷(后现代性、动荡、不安),两者都同真实的东方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联,而只是西方出于自身的文化建构而塑造的‘他者’。”[2]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记录了一个理性、务实、冒险的时代,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也展示了作者对尽可能多的海外殖民地和跨国贸易的强烈憧憬。这些憧憬之中既有作者的个人偏见,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意识,还引发出许多跨文化交际与多元复杂理解的问题。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鲁德亚吉卜林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是一个英印双重身份的作家,这与他在印度出生成长是分不开的。在他的长篇小说《吉姆》中,体现出了“无根性”和“两栖性”的特点。一方面,他表现出对古老的印度文明的极度崇拜,但却鄙视印度在政治上的怯懦;另一方面,既表现出精神卓著、训练有素的英国殖民统治者,但又表现出了些手足无措、百般焦急的英国外派代表。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其小说《印度之行》中探询了在一个仍然充满各种偏见的社会里,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是否能够实现相互理解、接纳和联结的问题。小说中重点介绍了当时印度的三大宗教派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批判了在印度的英国人对当地印度居民的偏见,也揭示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彼此之间的歧视和偏见。此外,在其小说中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其他宗教和文化人群,呈现出了一个文化上具有极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印度社会。一方面,文化间的误解无处不在;另一方面,文化间的沟通和互惠更符合人们的普遍需求和真实愿望。所以,文化间的冲突和交流总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 4结语 如今,跨文化交往的频率在不断增加,而数量上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改善。这样的交往常常会加深已有的既定模式、偏见和自我文化意识。当然,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并非是意味着原谅,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